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我們可以從鮑爾獎的頒獎詞看出這項理論的重要性:「這項工作已經排列在牛頓、馬克士威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產生類似的影響。」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吳育燐,天下文化資深編輯
楊振寧是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物理學家。他與李政道在1956年提出「宇稱不守恆」,推測宇稱守恆定律在弱交互作用(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力之一)中並不成立,經吳健雄實驗證實後,推翻了物理界長期認定的鐵則。楊振寧與李政道因此在1957年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楊振寧對物理學界最大的貢獻不僅於此。事實上,他在1954年與密爾斯提出的「楊-密爾斯規範場理論」是規範場論的基礎,引領了二十世紀後半葉的物理研究,幾位進行後續相關研究的學者陸續取得重大發現,也獲頒諾貝爾獎。
楊振寧以「楊-密爾斯規範場理論」得到1994年鮑爾獎,我們可以從鮑爾獎的頒獎詞看出這項理論的重要性:「這項工作已經排列在牛頓、馬克士威和愛因斯坦的工作之列,並必將對未來幾代產生類似的影響。」
就楊振寧的物理品味來說,他承襲愛因斯坦和狄拉克的風格,追求一種數學的美感,以精妙的數學解釋自然的道理。物理學界公認,楊振寧也和愛因斯坦、狄拉克一樣,為二十世紀的物理研究留下不朽的貢獻。不過,楊振寧認為自己最大的貢獻應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1958年,台灣中央研究院選舉楊振寧為第二屆院士,卻因韓戰爆發,美國杜魯門總統發出禁令,讓楊振寧無法離開美國,後續也因兩岸關係複雜,並未訪台。自1983年吳大猷擔任中研院院長後,楊振寧從1986年起幾乎都會參加中央研究院兩年一次的院士會議,為台灣的學術盡心盡力,不時也幫忙香港、台灣的學術界與國際交流。
1997年,楊振寧輕微心臟病發作。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江才健思考了許久,決定為這位重要人物作傳。江才健跨洋專訪楊振寧及親友,耗時四年寫成《楊振寧傳》,敘述了楊振寧的童年和成長歷程、愛情與親情生活、科學品味與成就,更透露出他的待人處事風格、對中國的特殊情感,以及他與李政道先生之間關係的微妙轉變。
十八年後,因應時代的變遷,《楊振寧傳》增訂改版,補上這幾年的照片與新篇《再版後記:東籬歸根》,不僅交待了楊振寧近年來的行止,更給出楊振寧在物理科學歷史地位的總體評價。
【書籍資訊】
《楊振寧傳》(增訂版)
出版日期: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