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台灣的政治領導人不能期待對北京只是虛應敷衍,還會有喜從天降,沒有人擔得起小看北京野心的代價。

圖片來源:Unsplash
以下摘錄自《艱難的抉擇》第十五章第490-492頁
民主制度幾乎天生就鼓勵分歧,分歧代表著利益與價值觀的差異,這些差異在任何社會裡都存在。民主或許能以制度規範分歧帶來的競爭,緩解競爭造成的分裂,但未必總能如願。但我們可以肯定,如果總是有某個陣營堅持要對手先接受自己的觀點,台灣就不會有更進一步的團結。如果其中一方反對政治制度裡的規範,比如民進黨團或國民黨團違反立法院運作的規矩,或是少數黨占領議場來妨礙多數黨,台灣也很難更加團結。
不過看起來,形成合作的前提包括各黨政治人物要先對目標和實現法門有清楚共識、認同互相合作比各自為政更能見效,以及盡力貫徹這些共識來解決問題。這種合作可能需要讓「淺色派系」成為兩大黨的主流;如果繼續維持「深淺分裂」,這種合作就無法成功。另一個必要條件,是找出辦法統籌社會上不同部門(工商團體、公民社會、年輕世代等等)和美國政府的觀點。不過台灣的目標很清楚:讓所有勢力都同意以下兩個規矩。第一個規矩改寫自范登堡參議員的話:政治止於海峽灘岸。第二個規矩則是出自富蘭克林簽署《獨立宣言》時的警語:「我們若不團結,必然各無死所。」
上述方案如果能有以下基礎,就會更加成功:
說得更具體一點,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是否有機會發揮意志與創意,一起做到以下這些事?
這些改變都不容易,但只要齊力實踐這些改變,台灣和北京談判時,就能取得更有力的地位,人民對整套政治制度也會更加支持。
程序上,要進行實質性的合作也不容易。但要是有了根本性的共識,合作很可能就不會僅止於一時,而是能夠長期維持。就台灣面對的挑戰來說,最適合也禁得起考驗的方式,或許是以民族團結的方式來建立政府。不過無論要採取什麼形式,兩黨要有所交集,大概只能靠領導人來發起。畢竟領導就是他們的職責。雖然改變的過程一定需要其他政黨和各領域人民追隨合作,但期待改變由下而上發生是不切實際的。
台灣的政治領導人不能期待對北京只是虛應敷衍,還會有喜從天降,沒有人擔得起小看北京野心的代價。在可見的未來裡,找出抗衡中華人民共和國野心的路徑,是台灣民主制度最迫切該解決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