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挑戰,讓台灣時時面臨艱難的抉擇。在做出抉擇之際,一定要正確理解美國的利益與意圖。
圖片來源:pixabay
以下摘錄自《艱難的抉擇》第十四章第449-451頁
說2020年的台美關係是史上最好,其實漏掉了一個前提:「從什麼時候算起?」兩邊的官方都會承認,台美關係曾有過一段波濤洶湧的歷史,未來也不排除會再度惡化;具體來說會怎麼惡化,本章也已經舉了一些例子。而且,雖然雙方利益在最近幾個政府任內漸趨一致,改善了2008年後的局勢,但這段關係還是有可能更進一步。
—政策的形成和執行
川普政府傷害了美國擬定和執行外交與國安政策的方式,這些問題要從程序面開始盡速修正,這問題不是只有影響台灣,還牽涉到每一個層面。不過台灣依舊是特例。美中關係的發展確實讓台灣撈到一些好處,特別是在安全議題方面。但是其他互動,比如技術轉移政策,或者川普和習近平分分合合的基情,都可能讓台灣蒙受其害。過去的政府不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講究制度、包容、由下而上、重視專家意見的程序,回歸這種風氣絕對有必要。這不能保證美國政策完美無缺,但一定能減少犯錯,避免對台灣利益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
美國政府對北京的政策,不可避免會影響到對台灣的政策。這不代表美國在規劃、經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時,台灣一定會被犧牲。有可能會,也有可能不會。有鑑於北京—華府、台灣—華府、台灣—北京的複雜關係,拜登政府最好能以全方位的程序來評估和協調其中的利害交換。好的程序不能保證有好的政策內容,也不一定能適當保障台灣的利益,但殘破、缺乏條理的程序絕對辦不到。
台灣的確有一些招數可以自助,比如自行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後,美國可能會要求的調整經濟政策,還有增加國防支出並花在刀口上等等。近年來,島上領導人即使面對北京不斷施壓,仍採取平衡謹慎的方針來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點對台灣周邊的和平與安全貢獻不少,也契合美國的關鍵利益。但華盛頓愈來愈有必要釐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目標,以及這種姿態在對台關係上有何涵義。美中關係急遽惡化,很可能只會誤傷台灣,這種危險在普執政時期特別明顯。
華府應該基於自身利益來規劃對台政策,但在調整政策行動時,也不能忽略台灣的利益。台灣人民同樣不該認為,美中之間的拉扯一定對自身有利,或是否定謹慎的重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挑戰,讓台灣時時面臨艱難的抉擇。在做出抉擇之際,一定要正確理解美國的利益與意圖。
【書籍資訊】
《艱難的抉擇》
2021.06.25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