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台灣的領導人和公眾不能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圖抱持幻想,也不要認為對方會收手。
以下摘錄自《艱難的抉擇》第十二章第362-364頁
對使用「非武力脅迫」戰略的人來說,求的不是立即奏效,而是削弱目標社會的信任與信心。如果能夠迅速見效,固然不錯,但最重要的是打長期戰,只要目標社會喪失能力和意志採取行動,攻擊者最終就能取得勝利。
以台灣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對稱進犯的中長期目標,就是讓台灣民眾意識到最終必然會被統一,所以必須接受統一。無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怎麼宣傳,其實台灣走向法理獨立的危險性很低。因此,北京當局在短期內有兩個目標:一是明著懲罰蔡英文政府,並暗示2016年把票投給他們的選民也同罪;二是把民進黨趕下台。但到目前為止,這還不確定能不能讓未來任何一個藍營領導人採用類似馬英九的政策。然而,如果國民黨在2020年取得勝利,將增強北京對未來的信心,可以讓北京從脅迫轉回說服。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角度來看,一個弱小的藍營領導人會比蔡英文更可控。
可惜事與願違。蔡英文在2020年贏得了總統寶座,比2016年得到的票數還要高。民進黨保住了立法院的多數席次。然而,這對北京來說並非完全是場災難。如前所述,「非武力脅迫」有時會在短期內奏效,但是更適合長期的策略。只要蔡英文還在任,不對稱進犯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合理的牌。這個策略風險低,潛在效益高,針對的是真正的弱點:人民對政府的長期信任與信心。至少在蔡英文的第二個任期內,北京當局可以好整以暇的觀察台灣的民情是否有轉變,以及多大程度朝向它想要的方向轉變。它在陳水扁的八年任期結束後,也做過一樣的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高層最擔心的大概是連任的任期。蔡英文在第二任期挑選了前台南市長、2017年至2019年擔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為副總統。外界普遍認為賴清德比蔡英文更致力於法理獨立。他很可能會嘗試在2024年競選總統。如果他勝選,北京當局很可能會認為:無論如何,台灣民眾都將不會重回藍營的路線,統一的機率將愈來愈小。
台灣的領導人和公眾不能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意圖抱持幻想,也不要認為對方會收手。北京當局在蔡政府執政的第一年,施加的懲罰政策數量遠高於陳水扁的兩個任期。然而在客觀上,陳水扁其實以更為挑釁的方式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利益。我認為,兩相對比之下,更反映了北京對台策略的動機從原來的恐懼,轉變為食髓知味。
這又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髓知味時,台灣如何以目前國內的政治和政策加強自己的國安。綠營深信北京是食髓知味,但藍營至少有部分人認為,北京依然抱有恐懼,而台灣必須減緩對岸的恐懼,因此他們才一直批評蔡政府的對中政策。北京當局對蔡政府採取的軍事行動以及「非武力脅迫」,都是對台灣發出的警告。一方面,台灣必須以不加重目前困境的方式加強軍事防禦,藉此嚇阻北京不要採取軍事攻擊一方面,也必須繼續發展反制北京不對稱進犯的措施,維持公眾對政府國安政策的信任與信心。台灣的政治讓這兩項任務的執行變得更加複雜。以下哪一種策略更能成功呢?是讓國安政策隨著民進黨或國民黨的政權輪替而來回搖擺?還是讓兩大黨在政治和政策上逐漸趨同,無論哪個黨贏得總統大位都能形成更大的共識,獲得更持久的安全?
【書籍資訊】《艱難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