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轉念的力量》作者賴佩霞分享,除了享受愉悅,你也可以學會享受低潮的淬鍊;畢竟這都是生命必經的道路
40年前,我第一次接觸心理學;30年前,我投入身心靈領域;20年前,我學習轉念;10年前,基於種種對身心靈成長的領悟,以及對情緒和念頭的覺察已有不少時日,我開始寫書,記錄生命的感動與讀者分享。
近期,我又投入和覺察信念息息相關的催眠研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除了把一些耗費心力的情緒與念頭做一番清理,還能藉由科學研究的成果,讓我們帶著清明的意識,行使自己的主導權,把有利身心的種種元素重新注入自己的生命。
白天我們都在扮演自己慣性的角色,日復一日,有的人十分緊繃,有的人相對輕鬆。
其實,只要睜開眼睛看看生活周遭,想知道自己的思維慣性並不難,因為眼前呈現的,都是透過我們現有的信念所建構出來的世界。
然後到了夜晚,神奇的造物者就會在睡夢中為我們的身心靈進行調節、修復,將白天累積的承擔一一梳理,釋放生活的種種壓力與負擔。
一早醒來,除非有些未竟之事,否則,大多數的人都能感受到一股清新的喜悅。然而,還是會有那麼幾天,可能因為某些因素就是無法展開笑顏,這時怎麼辦?我會清楚的告訴自己:「好吧!今天就讓我的快樂休一天假吧!」
就這麼簡單的一個轉念,就能讓我毫無負擔的接納低潮的自己。
這是我們需要保留給自己的空間,清醒的疼惜自己、善待自己。這個時候,我的狀態無異於瑞嘉提到的,在夜深人靜時刻,一個人一邊工作,一邊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或影音,享受當下的清淨而捨不得入睡。
從現在開始,也許我們也可以允許自己,除了享受愉悅,也可以享受低潮的淬鍊;畢竟這都是生命必經的起落與成長。
當我們開始接受自己所有的樣貌,就能直接碰觸到心靈深處渴望被人無條件全然接納的喜悅。
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向外索求,希望能從別人對我們的接納中,感知這份滿足,然而當我們發現,原來這樣的渴望透過自我接納就能完整滿足時,心中的豁然可想而知能帶來多大的狂喜。
因此,重點將不再是我是否神清氣爽、我是否是快樂的人?而是我能接納自己的全貌;這般如實如是的醒覺,比起一般人所認知的快樂,更令我讚嘆。
無論沮喪或開心,關鍵在於「這是我的抉擇」,這是在今天的情境下,我為自己做的抉擇。
當我今天選擇讓快樂休一天假時,內心會感到一股甜蜜的滋養,因為我疼惜自己,為照顧自己而負起全然的責任。
想想看,如果連快不快樂都可以不帶罪惡感的自由選擇,相信我們和存在的關係會愈來愈和諧。當我們不抗拒時,將會看到生命本然的層層價值。
我的心情好壞,是誰的事?如果是我的事,我可以選擇:一、透過轉念功課讓自己好好喘一口氣,輕鬆一下;或選擇二、待在現在的狀態裡,依然讓自己好好輕鬆一下,喘口氣;我們可以全然擁有自己的抉擇,擁有自己的主張。
當我們真心懂得接受、感受、享受全方位的生活樣貌,不再挑剔自己的不是,終將意識到,單純的事實真相,比我們一心想追求的快樂,更豐富、仁慈、甜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