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她不喜多話,這種表白最接近她的世界觀。她知道沒有其他國家——無論是德國、中國或美國——得以永遠在一堵牆的後方生存。她童年就學到這一課,至今仍銘記在心。這也是她要留給世人的訊息。
圖片來源:EU2017EE Estonian Presidency / flickr
有一次,總理府為協助難民安置的義工舉行了一場活動。我問梅克爾,她的政治生涯如此漫長,是何種力量幫她撐過去的?她答道:「耐力!」她閃過一個微笑,抬起她那五官分明的臉。我看著她那湛藍的眼珠。她是個馬拉松跑者,不是短跑健將。在專注力日益短暫的世界,她在總理的崗位上堅持了16年之久。但她不只是忍耐,她的毅力和韌性也是支撐她跑完全程的動力。儘管她個人遭受打擊或在政治路上跌跤,依然能站起來,繼續跑。雖然她努力保持謙遜,她很清楚下一代會以她為榜樣,畢竟在這個時代能找到的榜樣少之又少。
不管如何,這個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女人還是會做她自己。她依然是坐在教室後面那個嚴肅的女孩,仔細觀察別人,只有在她有話要說時才會發言。她沒有留下梅克爾教條。她悄悄地提醒一位憤怒的另類選擇黨成員:「我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
她不喜多話,這種表白最接近她的世界觀。她知道沒有其他國家——無論是德國、中國或美國——得以永遠在一堵牆的後方生存。她童年就學到這一課,至今仍銘記在心。這也是她要留給世人的訊息。
梅克爾希望自己在成為「政治僵屍」之前退休。她能在權力巔峰之時急流勇退,而不是像她的前任,在羞辱中被趕下台,真是可為自己感到驕傲。她帶著尊嚴謝幕,為那些戀棧權位、拒絕離開的人開釋:民主是如何運作的。
她留給世人的還不只如此。2020年,她和歐盟執委會主席烏蘇拉.范德賴恩在歐盟首都布魯塞爾肩並肩站著,宣布歐盟將協助全球紓困,以對抗新冠病毒——這一幕實在令人感動。
根據2020年9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在全世界領導人信賴度排行榜,梅克爾是第一名。不管如何,這也許是她值得自豪的一點:讓世人相信女性具有執政能力。她能有這麼大的成就,是因為她一再地把自我擺在一旁,追求她希望達成的結果。
談判是個艱辛、考驗耐心的過程——不適合那些愛出風頭、搶功勞的人。大多數的政治人物都希望自己是眾人注目的焦點,好大喜功——在此得說一句,這些人大都是男性。關注和功勞不是梅克爾想要的。結果才是她的終極目標。儘管其他幾位女性國家領導人也有出色的表現,可惜,這樣的女性依然屈指可數。因此,我們仍不知道女性是否因為善於控制自我,因此適合擔任最高領導人。但從梅克爾的例子來看,我們很容易得到這樣的結論。
其他人,不管是女性或男性,都會跟進。然而,沒有人能複製她的卓越之旅。梅克爾知道她這一路走來盡是驚奇——從蘇聯控制的東德小村滕普林到全球政治舞台的中心。即使她沒走上科學研究或教學之路,應該也了無遺憾。她是最依循自己內心的政治人物,依照自己設定的最高行為標準行事。
在她卸任之時,她必然覺得自己已盡全力,不輕易妥協,讓自己的價值觀受損。至於,她希望史書給她什麼評語,她答道:「她盡力了。」在一個妖言惑眾的時代,如此謙遜、莊重的墓誌銘已道盡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