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一書是「三好運動」推廣至校園的精采紀錄。星雲大師於1998年首次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盼望安定人心,找回社會良知。推行多年後,星雲大師深感教育乃百年大事、國之根本,於是將自己寫書所得,以及「一筆字」墨寶的善款,拿出來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做為推廣社會教育文化之用。
圖片來源:三好校園Facebook粉絲專頁
2022年,「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舉辦的「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活動已邁入第12屆,參與學校有一千多所(獲選學校一千多校次,不重複學校數為五百多),從小學到大學,從一般教育到特殊教育,也有基督教、天主教學校參與,實踐星雲大師提倡的「三好運動」,成果斐然。
星雲大師於1998年首次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盼望安定人心,找回社會良知。推行多年後,星雲大師深感教育乃百年大事、國之根本,於是將自己寫書所得,以及「一筆字」墨寶的善款,拿出來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做為推廣社會教育文化之用。
星雲大師更於2011年起辦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活動,冀望以「三好運動」往下扎根,讓這個精神理念深入校園,為校園的品德教育注入活水。當孩子將三好習慣內化於心,自然的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回家就能影響整個家庭,進而將這股風氣擴及鄰里、社區,讓更多人實踐三好,帶動社會良善的風氣。
在這本《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裡,「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精選17所三好學校,將這些學校實踐「三好運動」後所推動的好事、帶來的良善轉變、學生所受到的潛移默化記錄下來。各校都在本身的基礎上,發展出各具特色的三好活動,例如海邊小學以養殖教育做為三好課程、山邊學校把山野教育融入三好課程、由佛教辦的學校會以靜坐培養學生三好習慣、體育學校將三好精神轉為運動紀律等;還有學校結合區公所,服務社區長者與弱勢族群;與餐廳合作開辦「愛心待用餐」,讓有需要的學生使用;還有大學與小學攜手合作,由大學生帶小學生種植有機蔬菜。
「三好運動」的精神很有感染力,很多學校一開始可能只有校長或幾個老師投入,當三好故事或活動不斷傳遞出來,自然而然就會有更多人加入,一起推展。每一個學校的三好活動都別出心裁,深具意義,期待更多人看到這些美好的故事,讓人人都能行三好,社會更和諧。
➢【書籍資訊】《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
➢【延伸閱讀】
來自海港城市的三好故事,前金國小:三好校園就是一場寧靜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