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星雲大師「三好運動」推廣至校園的精采紀錄之一。新書《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採訪17所三好學校,將這些學校實踐「三好運動」後所推動的好事、帶來的良善轉變、學生所受到的潛移默化記錄下來。期待更多人看到這些美好的故事,讓人人都能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塗城國小占地不大,校方卻十分有心,將兩處畸零地整理為農地,讓中年級學童能體驗種地之樂。當天,代表受訪的兩位四年級學童龔芯霓、張芢貿,就是負責澆水與施肥。只見嬌小的兩人將雙手撐在高及他們胸口的會議桌上,露出稚氣未脫的臉龐,講起話來很是可愛。
龔芯霓一上來就展示了「不宜在正午澆水」等栽植常識,讓人大為讚賞。她滿是得意強調,以前自己幫媽媽洗花椰菜,看到菜蟲時會尖聲大叫,但經過兩個學期的訓練,她和同學已經敢在菜園裡抓菜蟲了。張芢貿也頻頻附和,他以前覺得泥土很髒,現在則完全不嫌棄。龔芯霓又補充一句,「原來土壤裡的菜蟲並不多。」顯然這與她當初的想像並不一樣。
因為熟悉了土壤,不再排斥泥土,有機會他們也敢把玩泥土。龔芯霓以前沒有玩土的經驗,現在她會用模具裝土塑形,就像在玩黏土一樣。不過她那還沒有種菜經驗、年僅五歲的妹妹,只會滿臉嫌棄在旁邊直呼噁心。至於張芢貿則是玩小男生喜歡的典型遊戲,「抓土丟我的弟弟。」話一出口,讓在場的人都哈哈大笑。
這兩位小朋友一致同意,種菜比想像中有趣多了,而這對他們最直接的幫助,就是認得的餐桌菜色比以前多。他們種的菜有大陸妹、韭菜、茄子、茼蒿、蔥。蔬菜成熟後,老師還會帶著他們拔菜,教他們做蔥炒蛋、炒大陸妹,因此連帶讓龔芯霓覺得:「廚房和做菜好像不像以前那麼遠了。」
說起種菜最大的收穫,兩位小朋友一本正經說道:「我們了解到農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建立了健康的飲食觀念。知道媽媽做菜很辛苦,農夫種菜也很不容易,我們應該要更愛惜食物。」感覺他們頓時長大不少。
但更令人訝異的表現還在後面。張芢貿說:「種菜最開心的事,就是看到植物長大的成就感。」但等待植物長大必須有耐心。他自認個性很急,若說種菜改變了他什麼,那就是「變得更有耐心。」過去,他在等吃飯很慢的弟弟飯後一起出去玩時,總是一催再催;現在,他比較能坐得住並慢慢等了。
另一項改變則是,「同學們比較會互相幫忙。因為澆花與施肥是全班的工作,大家必須分工及互相提醒。」對於偷懶的人,「我們就去報告老師!」龔芯霓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顯然團隊裡負責的觀念、彼此督促的規範都已經建立起來了。他們都同意,因為種菜,好像「全班的個性都有點改變了。」
為了實際需要,兩位小朋友都在圖書館閱讀與種菜相關的書籍。龔芯霓並不愛閱讀,「書好厚啊!」她搖頭說:「但媽媽借來了,只好努力去,結果發現讀完以後很有收穫。」而這些經驗也讓她一改以前的態度,會在假日時充當小幫手,協助大人整理家裡的植物。
兩位學生的家裡都有養魚或養狗的經驗,很有意思的是,他們都體認到,種菜就像養寵物,植物照顧久了也會有感情。龔芯霓在放寒、暑假的時候,還會關心有沒有人為植物澆水,這也是一種樂於關懷與付出的表現。
食農教育看似平凡,卻已經涵蓋所有的品格教育。透過這兩位小朋友的分享,可以證明在一場種菜活動裡,許多三好習慣都默默培養了起來。
另一個改變學校基因,將學生變成三好天使的魔法棒,則是塗城國小的「雲端城堡」圖書館。這裡確實令人十分驚喜,因為一般國小可能只有圖書室,鮮少直接設立一座圖書館。「雲端城堡」圖書館的環境相當友善,學生能夠在閱讀桌看書,也可以席地而坐;館內的書架則是依照孩子身高設計,讓取書更為方便。
參觀圖書館當天,館內矗立一座書籍高塔,讓氣氛頓時活潑起來。這座書塔當初是由曹嘉華館長和學生一起布置的,為了安全把書堆高,她跟小朋友們做了各種討論,才共同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書籍資訊】《三好,成就孩子好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