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現代人在討論老化問題時,最擔心的不是像心臟病、肺炎這樣急性致命的疾病,而是隨老化而來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的預防、治療和照護。為什麼大腦會生病?又如何強化認知存量?你對自己的腦部健康了解多少?
一場搶救記憶的戰役
邱銘章(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
老化最常見的現象:清楚記得以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卻忘記三天前的事情;站在某個房間,卻想不起剛才是為了什麼目的來這裡;在購物中心停車場,忘記剛才把車停哪裡……
在人類平均壽命與平均餘命都延長的情況下,我們在討論老化問題時,擔心的不是一些像心臟病、肺炎這樣急性致命的疾病,反而是擔心隨老化而來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的預防、治療和照護。
這些因全球老化而快速增加的慢性神經退化性疾病,正長期折磨患者和他們照護的家屬。
這本書從人類對老年的價值與歧視、老化的恐懼與疑問的社會文化史,還有第一位阿茲海默症病人(奧古斯特.D女士)的經典故事,以及阿茲海默症疾病發現過程的相關科學史,到近年來阿茲海默症相關的神經科學新觀念、新發現或臨床試驗當中的新藥物、新治療都有涉及。
書中也彙整醫學界相當關注的修女研究成果,如瑪麗修女的傳奇故事,鼓勵讀者趁早做出改變,往降低失智症發病風險的方向努力,例如了解哪些預防因子可增加我們的腦力存量、哪些認知活動可提高我們的概念密度,還有哪些重要食物群可有效降低失智風險,還有接受教育(終身學習)、學習多種語言、維持適當體重、攝取適當營養如何影響腦部健康。
對於已經發病者,非藥物的介入與治療,有助於延緩疾病症狀的惡化,以及在阿茲海默症到底是β類澱粉蛋白(斑塊)或Tau 蛋白(糾結)是致病機轉的主角,誰與爭鋒的論戰,令讀者目不暇給,常常在一個章節的轉角處期待著下一篇故事的到來。
本書作者為知名科普作家,他的文字流暢、說理清晰、文章故事性強,常引人入勝,讓讀者一打開書本就停不下來。
要寫好一本既吸引人又資訊正確的科普書,要下相當深的功夫,作者在寫作這本書的時候,除了不斷向多位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者請教、與同好討論外,還要到醫院去觀摩人腦的解剖以深入體會。當然還需大量的蒐集文獻、整理資訊,深度閱讀,並融會貫通。
對於想要了解老化、認識阿茲海默症的讀者,無疑是個很重要的參考,也是打算進一步專業研讀 者的極佳指引,值得向讀者推薦。
(本文摘自《記憶的盡頭:解開老化與阿茲海默症之謎》)
整理:林彥傑
Photo:Hernán Piñ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