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20位國際大師遠見連線,集結卜睿哲、佛里曼、傅高義、漢尼斯、麥晉桁、羅斯、渥克、哈拉瑞、麥爾荀伯格、奈伊、蕯克斯、塞拉芬、錢煦、張忠謀、鄭崇華、高希均、何大一、拉詹、珍古德、李開復等專訪,透視全球變局。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Global Views是《遠見》雜誌的英文名字,同時也是38年前創辦之初的宗旨:「傳播國際知識,透過採訪不同領域、主題及人物,建立全球視野」。回顧1986年創刊之際,台灣當時面臨兩岸與國際大時代變局,我們有擺脫「知識貧窮」「國際孤立」的迫切感,更需要提升「知識富裕」「融入世界」的積極力,為每一位讀者建立理解國際社會的世界觀。
2020年初,新冠疫情加劇,為杜絕病毒的傳染,全世界陷入封城困境,從交通、貿易、製造到教育、文化交流等,全面斷鏈,這是人類有始以來的巨大危機。《遠見》是從台灣社會的改變浪潮而起,「與世界接軌」是她的宗旨。COVID19期間,《遠見》即刻啟動的「國際大師遠見連線」方式,不間斷地向國際大師請益,三年防疫不出國,卻仍能連結世界;這段期間,國際大師們的「台灣觀點」,深化我們對世界的了解,彌足珍貴。
為提供讀者更具系統的閱讀經驗,天下文化將《遠見》雜誌發表的20位國際大師採訪專文,收錄成書,以〈全球化與地緣政治〉、〈疫後新局〉、〈人文視野〉、〈企管精粹〉、〈華人之光〉五大篇章,集合卜睿哲(Richard C. Bush)、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漢尼斯(John L. Hennessy)、麥晉桁(John J. Mack)、羅斯(Alec Ross)、渥克(Michele Wucker)、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奈伊(Joseph S. Nye)、蕯克斯(Jeffrey D. Sachs)、塞拉芬(George Serafeim)、錢煦、張忠謀、鄭崇華、高希均、何大一、拉詹(Raghuram Rajan)、珍古德(Dame Jane Goodall)、李開復等專訪,感謝他們分享精闢的觀點與智慧之語。
普利茲新聞獎得主佛里曼在著作《謝謝你遲到了》開篇處,引述居禮夫人的一段話:
「生命無足畏懼,只須了解。現在,就是該好好了解的時候;了解愈多,恐懼愈少。」
我們唯有了解世界大國的運作方式,才能做出明智的抉擇。人類文明在2022年底已開始進入「人工智能」時代,面對電腦從「自動化」到「生成化」的新進化,與國際大師連線,掌握第一手關鍵解讀,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才得以清晰自信地走向未來。
➢【書籍資訊】《20位國際大師遠見連線 透視全球變局》
➢【延伸閱讀】
Mapping the Global Terrain: Interview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