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為什麼你會愛上一個人?為什麼你可以直覺的正確理解愛侶想法?為什麼想到所愛的人,可以提昇工作效率? 看完書的那一剎那,我內心迴盪不已,這是每個人都該讀的書,感性、理性、知性兼具。書中有愛情的浪漫、有愛情的大腦科學、還有失去所愛的療癒歷程。
圖片來源:Unsplash
榮格說:心靈是宇宙最偉大的奇蹟。
為什麼你會愛上一個人?為什麼你可以直覺的正確理解愛侶想法?為什麼想到所愛的人,可以提昇工作效率? 看完書的那一剎那,我內心迴盪不已,這是每個人都該讀的書,感性、理性、知性兼具。書中有愛情的浪漫、有愛情的大腦科學、還有失去所愛的療癒歷程。
由書名看來,對內容會有兩種想像,第一種是充滿理論與案例,第二種是充滿雞湯語言。但是這本書的內容都不是這些,作者將她的個人故事貫穿整本書,並巧妙的論述大腦神經科學,這是近幾年我看過最通俗易讀的科普書籍。
《為什麼要戀愛》作者卡喬波博士是芝加哥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和行為神經科學家,她也被稱為愛情博士,因為她發明了一個愛情測量儀器,這是一種獲得專利的電腦測試方式,可以由大腦活動中測出受測者對伴侶的無意識偏好。她並致力於研究愛情的浪漫關係,在書中她講述了關於愛怎麼產生和心碎的個人親身故事,為亙古的愛情帶來了新的理解,她說:「愛過並失去比從未愛過更好。理解愛情的產生,更能治癒成長愛人。」
作者原本對單身生活感到滿意,認定自己將是單獨一生,也不在乎這樣的生活,雖然在生活中經常被長輩提醒找個好丈夫,但她即使遇到很好的對象也無法燃起愛情,「我以為我永遠不會在實驗室之外經歷浪漫,」她寫道。一直到她遇到研究「孤獨感」最重要的神經科學家約翰,孤獨博士遇到愛情博士,兩人的大腦產生了所有愛情元素,一股旋風、狂風般的浪漫引導他們快速走向婚姻,37歲的她與60歲的他如何一見鍾情?
在《為什麼要戀愛》書中她用大腦科學知識回答了下列問題! 瞬間被吸引的背後因素是什麼?經常相隔重洋的兩人,怎麼會感覺如此親密呢?如果他們沒有發現對方的外表有吸引力,他們會墜入愛河嗎?對於兩個奉獻給工作的人來說,愛情與工作如何權衡?
「我不是孤獨,而是獨自一人」
約翰是研究孤獨對身心健康危害的專家,離過兩次婚,他們倆結婚後,在芝加哥大學共用一間辦公室,在工作和家庭形影不離的七年之後,因為癌症,卡喬波失去了她深愛的丈夫,經歷不斷反芻悲傷與自我成長的激烈鬥爭,她終於療癒並領悟了 「哀痛欲絕的人最不想聽到的話便是:時間會治癒一切,然而讓傷口癒合的不是時間,而是行動、認知以及與他人的互動」。 愛具有持久性與毀滅性,愛是一個比我們想像要廣泛得多的概念,並非都可以或應該用化學來解釋。
整本書的情節如小說般推進,是真實的自我揭露及科學知識的印證,讓我們更理解愛的真諦不是簡單的男女之愛,「愛不僅賦予人天然的興奮劑作為補償,還能滿足人類拓展自我的需求(見本書p.242)」。
全書精要的說明愛情起源的生理機轉,愛情與慾望如何相容?遠距也會產生愛情?多巴胺及催產素如何交替?還有腦島與角腦回的作用,如何以正念感恩來維持前額葉平衡提升幸福感等等,這一部分我留給您自己去閱讀。
閱讀《為什麼要戀愛》,我們將更理解愛情的起源,更知道如何去愛、如何放手?如何成長?透過研究愛情中的大腦反應,我們除了將其視為一種複雜且固有的神經生物學現象,也必須尊重愛情是一種感覺,ㄧ種思維方式! 這本書讓我想到詩人龍青的詩集「治療課」,也是這樣的寫法,由愛情產生、失去到勇敢療癒,我僅摘錄其中一首「靜物」部分詩句作為印證卡喬波的療癒!
那些需要治療的部份
像鳥
突然離開了枝頭
樹枝仍維持著它離去時的彈性
我維持著遠眺的樣子
宛若靜物
曝曬在陽光的量變與質變中
我誠摯推薦閱讀《為什麼要戀愛》,將讓你更有勇氣面對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
➢【書籍資訊】《為什麼要戀愛:情愛、孤獨與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