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這本書溫暖地記述了比爾.蓋茲與華倫.巴菲特之間的非凡友誼,探索他們如何在不同世代中相知相惜,並透過合作與慈善努力,從金融、科技到全球性公益事業,攜手改變世界。
文/張彤華,天下文化編輯部副主編
朋友往往互相影響,但很少有像比爾.蓋茲和華倫.巴菲特之間這樣的友誼,對兩人之外的世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金融到科技,甚至是全球性的慈善事業。
他們的年齡相差25歲,可謂真正的忘年之交,也難怪有人會說蓋茲就像巴菲特的第三個兒子。這兩個完全不同世代的人,在許多習慣與觀念上都相去甚遠,甚至一開始都沒什麼意願認識對方,卻在第一次見面那天就聊到欲罷不能。但他們當下一定也沒想到,這居然會是一個龐大慈善事業的開端。
蓋茲是個電腦天才,巴菲特卻連一臺電腦都沒有;蓋茲細到以分鐘為單位的行事曆上不存在休閒時間,巴菲特卻十分注重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關於慈善,他們一開始的想法也不一樣。但他們都熱愛橋牌和高爾夫球,也都喜歡吃垃圾食品和分享笑話。就像我們喜歡和朋友一起聊八卦,他們兩人也會彼此分享商業祕密。友誼就這樣一天一天地滋長了起來。
隨著友誼日漸增長,以及生活中發生的那些足以為人生帶來重大影響的事件,這兩個熱衷於積累財富的人,決定透過捐贈他們的財富來解決一些世界上最關鍵的問題――貧困、疾病、不平等。他們也影響了周遭的人,匯聚成一股更大的慈善力量,最終發展成為至今擁有750億美元資產的蓋茲基金會。
書中對於這個慈善基金會的運作,也多有著墨。不是對基金會歌功頌德,而是仔細爬梳基金會的慈善計畫,例如整頓美國公立學校系統以及在非洲進行綠色革命,分析當中的利與弊,正反面並陳,讓讀者可以進一步思考慈善事業的本質及影響。安東尼.麥卡騰可以說是做了非常完善的功課,不只讓我們更了解兩位超級富豪的個人特質、成功之道,以及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讓我們深思積累財富的意義並反思慈善事業的運行。
本書對巴菲特與蓋茲非凡的友誼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全面的描述,並深入探討它如何改變了這兩個人,以及他們如何為眾人改變這個世界。但我們也能從書裡學到一個人獲致成功需要具備的人格特質,以及開創企業的領導者做決策的思考過程。可以說,這就是一本以友誼貫穿全書的雙人傳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