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亞當一號想要征服世界,亞當二號想要聽從為世界奉獻的呼喚;亞當一號充滿創意,亞當二號卻有可能為了奉獻而放棄世俗的功名利祿。

履歷v.s.悼文
履歷是你一生的簡歷,上面包括你在職場運用的技能,對自身之外的成就能做出哪些貢獻等等,悼文的意涵就更深刻了,是你在喪禮時會讓人感念、只存在於你內心深處的德行──不論你是仁慈、勇敢、誠實或是意志堅定的人,也不論你和其他人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口頭上表示悼文比履歷來得重要,但是我得承認在我人生大多數的歲月裡,我花在後者的時間遠比前者來得多很多,我們的教育體系顯然也是履歷導向多過悼文導向,就連一般公眾的談論話題也不例外。我們大多數人都很清楚知道要如何追求職場成就,卻不十分明瞭要如何健全自己的人格。
亞當一號v.s.亞當二號
斯洛維奇克(Joseph Soloveitchik)在一九六五年所著《孤獨的信仰之人》(Lonely Man of Faith),他注意到〈創世紀〉當中二元對立的起源,認為這反應出我們人類同時具有兩種互斥的本質,並稱之為亞當一號與亞當二號。
如果用比較現代化的方式詮釋斯洛維奇克的說法,亞當一號代表職涯導向,人類本質具有企圖心的那一面。亞當一號是外顯在履歷上的亞當,渴望建造、開創、發現新的事物,追求擁有更高的地位,贏得光榮的勝利。
亞當二號則是內在的亞當,希望能更明確地充實道德情操。亞當二號追求內心平靜的境界,對於是非對錯有不用多加說明的堅定信念──而且他不只渴望能做好事,更期待自己能成為一個好人。亞當二號希望擁有親密的情感,願意為他人自我犧牲,身體力行不驗自明的真理;他希望內心豐富的靈魂能夠掌握好生命的方向盤,無愧於人生一場。
亞當一號想要征服世界,亞當二號想要聽從為世界奉獻的呼喚;亞當一號充滿創意,會對自己的成就志得意滿,亞當二號卻有可能為了奉獻而放棄世俗的功名利祿。亞當一號關心事情運作的原理,亞當二號在意事物存在的緣由,以及人生在世到底所為何來。
斯洛維奇克認為我們一生就是在這兩種矛盾型態的亞當中進行拉扯,因為外在、盛氣凌人的亞當與內在謙遜的亞當沒辦法水乳交融。我們一生都會處在自我對抗的局面裡,被要求同時具備兩種性格,而學會如何在兩種特質對抗的張力中雍容自處,也就成為我們人生的必修課題。
我們的文化有助於亞當一號──外在亞當的成長,卻忽略了亞當二號的存在。我們的社會鼓勵我們多多思考如何擁有了不起的職場生涯,卻使我們大多數人對於如何培育內在生命的課題無言以對。追求成功的競爭和對勝利的渴求是如此激烈,反而使得這一切成為淘空我們的過程。
如果你只具有亞當一號的性格,你就會變成一隻狡獪的動物,花招百出、以自我為中心。你會花很多時間磨練專業技能,但是你不會知道生命意義的根源所在,你也不知道該如何貢獻自己的專才,分不出哪種職業生涯最有意義、最有發展空間。多年以後,你會發現自己內心深處仍舊一片荒蕪;因為你無法找到生命的最終意義與終極價值,所以在隱約之中總會感到焦慮。
摘自《品格:履歷表與追悼文的抉擇》前言
數位編輯整理:邱千瑜
Photo:L. Seymour,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