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比爾蓋茲以自己創辦了微軟的例子來加以說明這兩種「追求」的界線並不那麼明確。他建立了微軟,別人或許可以定義為是外在的成功,但這樣的成就卻能讓他感到深深的滿足,那是因為他組織了一個很棒的團隊,並找到了許多潛力無窮的同事。所以他也認為創辦微軟是根基於「悼文美德」的行為。不過,他同時承認,若說自己沒有「履歷成績」的虛榮心,也是騙人的。
慾望永無止境,無論剛達成多了不起的成就,都會迫不及待的望向下一個目標。
但我們的知道光是快樂還不夠,出於道德價值的喜悅才是最終極的喜悅。
——《成為更好的你》
《成為更好的你》一書是《紐約時報》重量級專欄作者大衛‧布魯克斯的新作,布魯克斯提出人生將面對的終極問題,「你比較看重履歷成績或是悼文美德?」意思就是,你比較在乎外在成就感,或是發揮良善的內在自我,以影響自己和周遭的人?
本書受到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的喜愛,他推薦布魯克斯的《成為更好的你》為人生必讀佳作,並在網站上寫下如此動人的閱讀心得──
「我六十歲了,因閱讀了布魯克斯的《成為更好的你》,正在思考所謂外在成就與內在需求的問題,書中許多故事帶給我豐盛的精神食糧。比如馬歇爾將軍,布魯克斯以他為例說明了何以履歷成績是建立在悼文美德之上,如一代將軍的戰功彪炳,正是因為他長期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以及服從紀律所致。」
「書中提到的聖奧古斯丁是另一個例子,現代人很難有機會想起西元四世紀的哲人,我們並非都要成為奧古斯丁,而布魯克斯並不覺得追求履歷成績有甚麼罪過,有多麼邪惡,相反的就是因此而人類才有創造力、充滿冒險的渴望。只不過,如今網路媒體的強大渲染力,人們愈來愈難照顧到內心的善良品格,而這兩相衝突的自我其實可以得到平衡。」
比爾蓋茲更以自己創辦了微軟的例子來加以說明這兩種「追求」的界線並不那麼明確。他建立了微軟,別人或許可以定義為是外在的成功,但這樣的成就卻能讓他感到深深的滿足,那是因為他組織了一個很棒的團隊,並找到了許多潛力無窮的同事。所以他也認為創辦微軟是根基於「悼文美德」的行為。不過,他同時承認,若說自己沒有「履歷成績」的虛榮心,也是騙人的。
「我認同布魯克斯的建議,當我們感受到志業的召喚時,需以內在的良善人格來回應它。」
整理自〈The Two Adams〉作者:比爾‧蓋茲Bill Gates
數位編輯整理:吳令葳,邱千瑜
Photo:meretsoleil2,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