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跑步時不要在意呼吸比較好。如果太在意,節奏反而會亂掉,甚至會對跑步有負面影響。
跑步與健走、游泳一樣,都是有氧運動,也就是吸收氧氣,把體內的醣類或脂質轉換成能量的運動。這個過程需要靠呼吸,當然呼吸就變得很重要。
老實說,我還是現役選手時,其實不太在意呼吸的問題。一般常說,跑步時基本採腹式呼吸,方法是「吸兩次、吐兩次」或「維持一定的節奏」等,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實踐這些原則。
換句話說,跑步時不要在意呼吸比較好。如果太在意,節奏反而會亂掉,甚至會對跑步有負面影響。不過,呼吸仍是跑步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是不變的道理,所以還是有幾點希望各位能先明白。我會以自身經驗,說明跑步與呼吸的注意事項。
輕鬆的呼吸=不知不覺
經常有人問我:「跑步時該採用何種呼吸法?」老實說,我總是不曉得該怎麼回答。所以我通常都回答:「自己覺得輕鬆的呼吸法就好」,也就是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呼吸的狀態最好。隨著速度加快,呼吸的速度也會變快。這些狀況就讓它順其自然吧。
硬要我說的話,只要「吸氣」與「吐氣」維持在一定速度即可。
呼吸是「難受程度」的氣壓計
當身體覺得難受時,呼吸就如同氣壓計般,以最簡單明瞭的方式把這個訊息傳達給我們。請把這當做身體最早發出的警訊。它在告訴我們「按照現在的速度會撐不下去喔!請放慢速度」。
難受時請意識「吐氣」的部分
當你上氣不接下氣時,通常只注意到吸氣的方式(吸氣過度時就會變成「呼吸急促」的現象)。所以,當你開始感到快喘不過氣,就要有意識的吐氣。請試著持續「吸一次吐兩次」一陣子。如果還是沒有恢復,就請用走的或是停下來深呼吸。
用鼻子呼吸很節能
我以前曾經和當時被稱為全世界最強,俗稱「馬家軍」的中國田徑代表隊一起參加集訓。馬家軍中最強的選手,竟然一直緊閉著嘴巴跑了幾十公里!這件事實在讓我印象深刻,所以我曾偷偷模仿他的方法,沒想到竟然出奇輕鬆。因為,這麼做喉嚨就不會乾燥,而且由於一直緊閉嘴巴,所以當嘴巴張開時,就可以明確判斷身體已經受不了。從此之後,我在跑得還算輕鬆時,會閉起嘴巴,只用鼻子呼吸。
這是一種非常節能的跑法,因為嘴巴緊閉,就不會口渴,不需要補充多餘的水分,不需要使用多餘的能量。
摘自《跑出美麗》
數位編輯整理:丁希如,邱千瑜
Photo:Mark Walling,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