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洪蘭教授在《浩浩師恩》一書看見覺培法師如何記錄大師慈悲無私的人間佛教精神。現代人精神空虛、痛苦增加的時代,大師的慈悲教法比藥物更能療癒人心,是當代最珍貴的安定力量。
文 /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一九七五年夏,我第一次偕外子去高雄旗山拜見公婆。那時還沒有高鐵, 我們先坐火車,再從台南的關廟轉客運,一路顛簸了一個半小時才到旗山。下車時,我已暈得東南西北不分,生長在台北市的我,無法想像台灣竟還有如此偏僻的地方。第二天,婆母帶我去佛光山禮佛,我才見識到竟還有更偏僻的地方。佛光山在一個荒涼的山坡上,當我們氣喘噓噓爬上去時,見到一群師父戴著斗笠,在烈日下搬運泥沙,經過時,他們都停下來,雙手合十跟我們問訊。臉雖然被晒得通紅,卻沒有任何不悅或抱怨的表情,甚至可以說是「甘之如飴」,這個表情只有在從事自己理想的人臉上才看得到。我心想,佛光山的住持究竟是誰呀?怎麼這麼有魅力啊?
一九九二年回台灣教書後,我有很多機緣再去佛光山,那時景象已經完全不同了,它已經成為觀光勝地,每天有許多遊覽車載著信徒來參拜,但我仍然看到戴著斗笠在出坡的師父,身體力行地實踐佛光山的理念。那時我正好在中正大學開了一門「廣告心理學」的課,需要了解領導人的特質。我想知道為什麼星雲大師能受到男女老少,不分種族、年齡和省籍的尊敬,無怨無悔地追隨他。我更想了解佛光山的理念,為什麼能在短短幾十年間,佛光普照,全世界各地都有佛光山的道場和信徒。
這兩個為什麼,在覺培法師這本《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慈悲與願行》書中得到了解答。原來,大師在舉手投足間,不知不覺地把佛教慈悲無我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得到了眾人的讚賞,甚至得到其他宗教的尊敬。這是非常難得的, 因為許多宗教都有排他性,但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沒有。大師甚至把自己蓋佛光山急需的錢捐去給花蓮的門諾醫院,因為花東的老百姓更需要門諾的醫療照顧。大師的許多無私兼愛事跡,若不是覺培法師寫出來,我們都不知道。這種為善不欲人知的善,才是真正的善。
今年四月份《遠見》雜誌的調查發現,台灣現在很多人感到痛苦,雖然物質很豐裕。但精神很空虛,抑鬱、沮喪的病號大增。其實這時大師的入世佛教就是最好的幫助,比任何藥物都能發揮作用,大師的佛教是人間佛教,是在生活中修行的佛教。
人不可自尋煩惱,《箭經》說:「痛是難免,苦是自取。」人的痛苦來自兩種感受:一在身,一在心。例如有人以箭射身,身受痛,這是第一支箭;但若搥胸頓足,憂傷啼哭,這就是二支箭的痛。此時若能轉換心境,不執著於自身,就可避開第二支箭的痛。其實會痛就是會痛,不會因為你生氣哀號而減輕,所以現代人自我中心的執著是痛苦的溫床,大師說的「關懷他人,才會快樂」是真的。
痛苦源於對自己的執著,放下執著,人也就自在了。
感恩這世界上曾經有過星雲大師,他的慈悲與睿智讓我們能智慧又幸福地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