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即使是最聰明理性的人,在激情時似乎也會完全脫離他認定的自己,而且人們不只會錯估自己,還錯得很離譜。
圖片來源:unsplash
大家都是雙面人
想像有一天早上醒來,你看著鏡子,發現有某個不知從何而來,但外形像人的東西佔據了你的身體。你變醜、變矮、毛髮更多;你的嘴唇變薄,門牙變長,指甲骯髒,臉孔變得更扁平。鏡中兩隻冷酷、爬蟲類般的眼睛回看著你。你早就想要砸碎某些東西,想強暴某個人。你已經不是你,你是個怪物。
受到這個惡夢般的異象所包圍,1885 年秋天的一個清晨,羅伯.史蒂文生在睡夢中大叫。他被妻子喚醒之後,立即開始撰寫他稱為「絕妙的鬼怪故事」《化身博士》,他說:「每個人其實都是雙面人。」這本書一推出便造成轟動,故事掌握到維多利亞時期人們的想像,當時的人們深深著迷於書中描繪的分裂人格:溫文儒雅的傑奇醫生代表了壓抑禮教,殘忍的海德先生則代表無法控制的激情。傑奇醫生自以為知道如何控制自己,但是一旦海德先生接管他的身體,可就得當心了。
這個故事情節駭人、充滿想像力,但卻非新構想。早在古希臘悲劇詩人沙弗克力斯的《伊底帕斯王》和莎士比亞的《馬克白》出現之前,內心的善惡交戰就已是神話、宗教和文學的要素。套句佛洛伊德的話,我們每個人都有陰暗的自我、本我(id),也就是會突如其來從超我奪走掌控權的獸性。因此,和藹可親的鄰居會因為交通阻塞所造成的壓力與挫折,而把車子撞成兩半;青少年會拿槍掃射朋友;神父會強暴男孩。這些原本是好人的人自以為了解自己,但是在情緒激動之下,突然間心念一轉,一切都改變了。
我們曾在柏克萊所做的實驗,不只是證實「人人都是傑奇醫生和海德先生」這個老故事,另外也發現一些新觀點:不論我們有多好,我們都低估了激情對自己行為的影響力。實驗中的每個受試者都做出誤判。即使是最聰明理性的人,在激情時似乎也會完全脫離他認定的自己,而且人們不只會錯估自己,還錯得很離譜。
羅伊大多數時候都很聰明、正派、理性、和善、可靠,他的前額葉充分運作,他掌握了自己的行為。但是根據研究結果,當他處於性興奮狀態時,爬蟲類大腦(reptilian brain)就會取而代之,讓他變成另一個人。
羅伊以為自己知道在激情狀態下會如何行事,但是他對自己的了解有限。他並不了解,當性慾愈來愈強烈時,他可能會把謹慎警覺拋開。為了獲得性滿足,他很可能會染上性病並讓對方意外懷孕。當他在激情之中,可能會模糊了對與錯的界限。事實上,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會陷入瘋狂,因為當他在某種狀態下試圖預測自己在另一種狀態下的行為時,總是會誤判。
除此之外,這項研究也顯示,我們無法了解在另一種情緒狀態下的自己,這一點似乎不會隨著經驗而改善。即使我們處於性興奮狀態的經驗很多,我們仍然會誤判。性興奮是很熟悉、很個人、很人性,而且十分平常的行為,即便如此,我們全都低估了性興奮完全否定超我的程度,以及情緒左右行為的方式。
提防心中的海德先生
那麼,當非理性的自我在我們自以為很熟悉、但其實不然的情緒性場合下活躍起來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我們無法真正了解自己,當我們「陷入瘋狂」,例如生氣、飢餓、驚恐或性興奮時,我們可能預測自己或他人會如何行事嗎?我們可能對此採取什麼行動嗎?
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必須時時提防內心的海德先生可能會掌控全局。當老闆公開批評我們,我們可能會用語氣激烈的電子郵件來回應,但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這封信先存放在「草稿」資料夾裡幾天比較好?當我們試乘一輛敞篷車,被它迷得神魂顛倒時,我們是否應該暫停一下,並且和另一半討論他購買廂型車的提議,然後再決定是否簽約買車?
從一種情緒狀態來看另一種情緒狀態並不容易。而且這不是每次都可以做到的事,而且事這樣做可能會很痛苦。但是我們如果要做出明智的決定,就必須體驗和了解自己在另一種狀態下可能會有的情緒。我們必須學習彌補兩者間的落差,才能明智地做出生命中的重要決定。
摘自《誰說人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