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今天的我,不是過去的我;同樣的,將來的我,也不只是今天的我而已。
生命是動態的過程
生命是動態的過程,亦即「我是誰,我就要成為誰」。要把「是」字變成動態。
做為一個人,與其他動物的差別何在?
在探討自己是誰的時候,就要問:「我能成為什麼?」將生命看作動態的開展過程。今天的我,不是過去的我;同樣的,將來的我,也不只是今天的我而已。那麼,我要成為的那個人是什麼模樣呢?
認識自己的三個問題
如果想要認識自己,就要問三個問題:第一,什麼事使我感動?第二,什麼人使我羨慕?第三,我對自己滿意嗎?
發現一件事使你感動,就要記下來。一般人總是怕孤單,為了避免寂寞,努力與許多人來往,加入一些團體,才覺得有歸屬感。事實上,如果不能喜歡自己,別人又怎麼會真的喜歡你呢?所以,要先知道自己對什麼事感動,那表示如果做到讓自己也能感動的事,對自己就會滿意。
其次,羨慕什麼人,代表自己希望成為像對方一樣的人,如此一來,就能接受自己了。
做,就有希望
很多時候覺得自己絕不可能達成某個目標,其實問題只在於沒有開始走而已。就好比登山,剛爬的時候,山腳下能看見的景物非常有限,不免狐疑世界真如某些人描寫的那麼美麗嗎?隨著高度的爬升,抵達山頂時,放眼望去,視野遼闊,世界變得更加開闊了。
大陸自從開放探親以後,許多人到佛教聖地五台山觀光,一看到通往山上的一千多個台階就望之卻步,提不起勁兒繼續走上去。這時候剛好有幾個當地的百姓做完生意挑著擔子走下山來,樣子滿輕鬆的,大家就很好奇地問:「哎!你們怎麼有辦法走這麼多的台階呢?」他們回道:「沒有啊,我每次只走一格。」
很多以為絕對做不到的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一步一步往上走,一定可以繼續往前發展;如果永遠不肯邁開步伐,終究沒有任何希望。
摘自《宇宙的舞者》
Photo:jenny downing, CC Licensed.
數位編輯整理:曾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