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想徹底看清某個現象的本質,不能只是打造模式,觀察它循環一個週期的結果,而是要思考這個模式在更長的時間軸中......
預測模式×時間所醞釀出的結果
看到醞釀出現象的模式之後,接著就要想一想這個模式未來會如何發展。亦即從圖像式的模式中,找出是有什麼因果關係,將來會造成什麼樣的物力論。如果可以理解那個物力論,就能夠想出從根本解決問題的策略,而不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對症療法。
物力論不存在於靜止的畫中。所謂找出物力論,就是思考、了解加入時間因素之後,沿著時間軸,模式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請各位讀者以中古車和新車販售的關係為例,試著思考一下。如果像圖表4-1般的模式簡單思考,就會覺得中古車如果賣得好,一定會對新車的銷售造成負面影響,因為中古車和新車分食的是同一個市場,排擠效應會讓新車的獲利減少。
但是事情沒有這麼單純,雖然有人一開始是買中古車,但長時間來看,這些人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購買新車的顧客。也就是說,可以把現在的中古車販售,想成是在培養將來的新車潛在顧客。
而且,對某品牌中古車很滿意的人,說不定下次買車時,就會考慮同品牌的新車。這麼一想,販售高品質的中古車、使其在市場流通,對車廠來說是一種有利的運作。此外,努力提高市場上中古車的價值,還可以緩和顧客對於車子折舊價差的不安,對於新車的販售也很有幫助。
如果能像這樣,以動態的方式來思考中古車和新車的販售模式,就會發現兩者之間不只是單純的競爭關係。
就算以短期來說,新車和中古車的確會互相爭奪市場,但長遠來看,運作得當,對新車的銷售絕對是有利的。這種關係或許會變成如圖表4-2一般,在原本的關係上發展出持續成長的局面。
想徹底看清某個現象的本質,不能只是打造模式,觀察它循環一個週期的結果,而是要思考這個模式在更長的時間軸中,多循環幾個週期之後,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若非如此,就會錯看事物的本質。拿新車與中古車的這個例子來說,便可能歸納出以下這種對未來不見得有利的結論──為了銷售新車,不要太積極的販售中古車。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去探究物力論的理由。
摘自《本質思考》
數位編輯整理:李依蒔,陳子揚
Photo:Brandon Leo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