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您的孩子是不是一天到晚丟三落四,不是忘記寫作業,就是帶錯東西?在懇親會上,老師是否曾經向您抱怨,孩子上課心不在焉?
事實上,您絕對可以在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透過本書兩位專業作者的協助,您可以清楚了解孩子獨一無二的學習模式,以及他們可能會面臨的學習障礙和行為困擾。
書中提供多樣化的評估管道,帶領您深入探究孩子在閱讀、數學、寫字、記憶、專注程度、衝動控制、自尊心等方向的發展,為您與學校老師和專業人士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並從旁幫助孩子截長補短,讓他擁有更健康、更快樂的學校生活。
作者序 父母能做什麼?
第一部 孩子如何學習?
第一章 學習技能的累進過程
第二章 學習技能的評估
第二部 學習的支持體系:基礎技能
第三章 專注力與衝動控制
第四章 情緒與行為
第五章 自尊
第六章 學習環境
第三部 學習技能的演進:處理與思考技能
第七章 肌肉技能
第八章 閱讀與拼字技巧
第九章 閱讀與寫作能力
第十章 加減乘除
第十一章 數學解題
結 語 給學習路上的家長和孩子
附錄A 改善閱讀能力的課程
附錄B 字首與字尾
附錄C 一千個基本單字
父母能做什麼?
戈爾茲坦
為人父母者莫不期望,孩子能夠快樂學習、成績優異、循規蹈矩、開朗自信。多數父母以為,只要善盡養育之責,保持耐心,無微不至地關愛孩子,給他們鼓勵,導之以理,心中的期望必能實現,可惜的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使父母困惑不已。全美約有二○%的孩子(約一千五百萬的兒童及青少年)因為行為不良或學習困難,在求學過程中備嘗艱辛。
兒童的學習問題部分源自於他的生活經驗。學習問題本身橫跨了社會與文化的界線,並不受限於性別、種族及家庭經濟來源。目前至少有兩千萬名美國父母跟你一樣,設法在艱困混沌的環境下,努力為自己的孩子殺出一條生路。
盡職的父母會設法了解孩子,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然而,孩子的學習力不足,卻常使父母力不從心。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矛盾的地方。例如:一個可以獨自靜靜在沙堆裡玩一個小時的孩子,為什麼偏偏無法乖乖坐著念書?既然孩子能夠記住二十五個棒球選手的打擊率,為何獨獨無法通過週考的拼字測驗?如果孩子的閱讀能力一級棒,加減法卻一塌糊塗,這說得過去嗎?一個智力測驗得分比別人高的孩子,為什麼連簡單的句子也寫不全?愛畫圖的孩子為什麼就是記不住字母怎麼寫?
■成績為什麼不理想?
當父母質問孩子,為什麼書念得這麼差,而且企圖釐清問題癥結時,通常都會先認定孩子不夠用心,要不就是認為孩子偷懶、不成熟、不積極,或是缺乏學習意願。此時,孩子為了討父母歡心,通常都會乖乖念書。漸漸地,父母才會了解到:其實孩子很想學習,責怪他們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接著,父母便開始懷疑,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老師與諮商學者的尖銳質詢使父母愈發難安:「你有沒有輔導孩子學拼字?」「你有沒有陪孩子做功課?」「家裡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舉凡親朋好友,乃至不相干的陌生人,都來對你的孩子發表議論,提供解決辦法。例如:「有沒有試過改變孩子的飲食?」「是不是沒限制孩子看電視呀?」別人的建議往往徒增父母的負擔,或讓父母覺得自己沒有對症下藥。
很多人會說,孩子成績之所以不好,都是因為父母管教不當。我們常提醒前來求助的父母:「孩子資質好,父母就會很輕鬆,反之就比較辛苦,但那不表示你不是好父母,也不表示孩子不乖。」
就某種程度來看,父母可以將問題歸咎於孩子的老師或學校。在我們對各地父母進行教育及心理輔導時,即曾聽過不少因老師教導失當或漠不關心,而造成孩子成績低落的實例。許多關愛學生的老師雖已盡力,卻苦無餘力輔導成績差的孩子。此外,學校在應付教育新趨勢與忍受經費裁減之際,往往也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不過,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不論是哪一種環境;不論是哪一種孩子,都可能遇到學習困難。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答案是:孩子的課業表現差,原因不一而足,許多因素諸如遺傳、孩子的個性、學習障礙、家庭壓力或師生不合,都能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雖然原因各有不同,卻不表示無解。
父母一味地怪罪孩子、老師、學校或自己,並不能解決孩子成績欠佳的問題,父母也不該因此冷嘲熱諷或氣餒頹喪。教育就像一趟需要許多導遊的旅程,舉凡孩子的老師、諮詢專家、醫生、精神健康及教育專家、各方的助力,以及最重要的父母,都是孩子的導遊。
在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扮演了責無旁貸的引導角色。時至今日,這個引航者的角色更甚於以往。父母必須引領孩子踏上安全豐盛的學習之路,不能單靠老師和學校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更不能倚仗外力滿足孩子所有的教育需求。家長與老師須合力教育子女,建立新的合作關係。父母必須主動、緊密地與老師、校長、小兒科醫生及學習專家配合,提供孩子需要的輔助。孩子若是在家自學,家長更得兼任老師的角色,僧及最新的資訊及方法來教導孩子。
不幸的是,即使家長知道孩子遇到學習問題,卻仍苦無解決之道。常有父母耗時經年,依然在原點打轉;他們試過新課程、到處為孩子做特殊測驗、請了家教,也求助過教育專家或精神健康專家,但是最後,卻只是讓孩子變得更抑鬱、憤怒或沮喪,功課則愈來愈落後。
■幫你避開學習挫折
本書宗旨在於幫助親子避開學習挫折。我們將四十餘年的兒童輔導專業經驗納入書中,我們兩位作者其中一人專事診斷、評估及矯治學習障礙;另一位則專攻兒童情緒、教育及行為發展與神經心理學。我們從研究和實際輔導數千名兒童及其家人的經驗中學到,光靠同情孩子的情緒問題、正確診斷孩子學習障礙的原因,或是提供體制外的建議,其實都是不夠的。雖然以上方法都十分重要,但都不足以剷平整體的學習問題。
就我們臨床及實際經驗而言,若想協助課業落後的孩子,關鍵在於:提供家長及老師一套合理貫串的架構,讓家長能了解、欣賞孩子獨特的能力與學習方式,並依他個人的需求,給予適度的輔導。
經過多年傳授與諮詢工作後,我們發展出一套稱之為「學習技能累進過程」(Building Blocks of Learning)的架構。家長可利用這套方法,評估孩子的學習模式,找出他的優缺點。一旦了解他成功的原因和學習的困難,並能明確地向校方人員與教育專家提出解釋時,父母便能更有效取得適當的專業評估,設定實際的教育目標,選擇對孩子最好的方式為他施教。由於這套架構旨在了解孩子的特長,幫助他截長補短,所以,不但不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反而能為他的未來奠定成功的基礎。
本書各章會提出許多建議,供家長於家中使用,並與孩子的老師分享。這些建議相當務實,也很簡易有效。雖然其中許多方法是針對孩子的發育、行為或課業問題而設計,不過,任何從事兒童教育的人都能從中受益。
事實上,不少孩子都有成績不佳的情形,不過,家長不必因此喪氣。可喜的是,輔助孩子就學成功的研究愈來愈多,學校的教育人員也愈來愈重視這個問題。我們也意識到,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實在責無旁貸。輔導孩子需投注大量的時間、精力、關注與耐心,讀者若非支持孩子,只怕也不會讀這本書了。因此,在撰寫本書之際,對於致力教育子女的讀者,我們由衷表示感激與敬佩。
美國堪薩斯大學戲劇所碩士。曾任小劇場導演、美國惠特曼大學中文助教、時報出版國際室負責人,現專事翻譯。著有童書《小蠟燭找光》;譯有《365天領導心法》(與汪芸合譯)、《外遇的男女心理》(與高蘭馨合譯)、《聰明打開話匣子》、《我家小孩愛上學》、《用心愛自己》等書。(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1999/06/01
BBP08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564-1
315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