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書籍介紹

這些年來,乍看之下,台灣似乎動盪不安,民眾憂心喪志,怨言滿天飛,社會無望,政府失能,彷彿崩盤前夕。大家大肆批評後,經常感歎「台灣病了」。其實,台灣不是病了,而是善行善念、健康美好的一面,未被彰顯。

若凝神細看,台灣草根力量依舊穩如磐石。可惜大家愛看「壞的」、「異常的」,太習慣揚惡隱善,忽略身邊原就存在的許多美善良事。其實,散居在社會各個小角落的人民,許多善行善念遍地開花,早已是台灣生活的一部分;也到處都有數不清的人持續的、默默的奉獻一己之力,不求任何回報,以各種實際行動為這塊土地灌注活水源泉。

對台灣感到灰心失望時,不妨轉換視線,看看這些台灣人奔放的熱情、愛心與善良,一念之間,撥開民粹烏雲,美麗台灣就在眼前。

二十世紀睿智的哲理家紀伯倫清楚指出:「面對真相,謙卑就是偽君子。」只要願意,每一個人都是社會關鍵的改變者。起而行,台灣的正向力量就會在每一個領域成長、茁壯;熱情、勇氣,是會快速感染的。幸福台灣,就在你我一念間!




推薦序 讓底部的亮光 更加剔透
自序 疼惜台灣 翻轉吧!

PART 1 我們真看過台灣的美嗎?
01. 靜默、利他 動人台灣
02. 打開心盲 台灣美事多

Part 2 草根良知 台灣珍貴的動能
03. 良心小販 大企業的導師
04. 新世代農民 台灣的驕傲

Part 3 新世代 出頭天
05. 456虧欠789
06. 白衫軍、太陽花 台灣新能量
07. 新世代公益  創意、優雅

Part 4 老師 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08. 老師是窮孩子翻身的希望
09. 老師對了,學生就能翻轉
10. 為老師的熱情加柴火

Part 5 關機重開 改變時刻到了
11. 拋開民粹 台灣真好!
12. 躺在加護病房的媒體
13. 怕見陽光的民粹
14. 關機、重開 柳暗花明

Part 6 人民的小波小浪 改變社會的海嘯
15. 有信念,才有未來
16. 妄自菲薄的台灣
17. 翻轉台灣 人民蓄勢待發 

真實台灣人的愛心、善良與辛勞打拚是讓人悸動、振奮的。過去一年,我以報佳音的心在台灣各地演講分享,近距離接觸成千上萬的觀眾。我注意到男女老少的觀眾,凝神看著善耕的故事,淚水直直落,場場皆同。我問他們:「悲傷嗎?」他們說:「不是。淚水,是因為看到台灣的希望。」

或許許多朋友不相信,台灣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孩子,從一出生就已在起跑點落後。二○一三年三月,我探望一位偏鄉的國中生,我問照顧他的阿公,孩子國中畢業後的計畫,阿公直爽的說:「做粗工啊!不然,還能怎樣?」事實上,很多孩子貧窮的家境,讓他們還沒開始展翅飛翔,就已經落地難起,而教育是他們唯一的翻身機會,也是唯一翻轉台灣的機會。只要透過不一樣的教育,只要有熱血、會教的老師,就有可能翻轉他們的未來,讓他們重新學會飛翔……

環遍台灣,我們發現了許多動人故事。這座島嶼,正因為這些可愛人們的堅持與夢想而美麗。沒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啊!正是這一個個堅守岡位﹅堅持信念﹅追逐夢想的人啊!

遺憾的是,當下激情的政治、速食的媒體文化,對社會基層草根的價值、愛心、善行,不是忽略,就是點綴式的帶過,很難讓實質上已在台灣遍地開花的善,由點而面,進而形成洪流般的共同價值。

沸騰的民粹,在黑白不分、扭曲、煽恨的社會氛圍下,不論老師、軍人、警察、公務員、民間企業,只要有一、兩人犯錯,就會集體陪葬;整體社會的榮譽感面臨瓦解。沒有尊嚴、信任的社會,是棟建在土石鬆動懸岩上的豪宅,搖搖欲墜。

一個社會的崩解,不是一件事、一個人、一段時間,而是積少成多,長時間腐蝕,直到最後解體。同樣的,一個社會欣欣向上,也非一件事、一個人、一小段時間就能立竿見影的。

一年來貼身觀察,善良、勤奮、正直的台灣主流民眾,強烈期盼社會脫胎換骨,變革行動,升火待發。

我引用路竹會劉啟群會長所說的一段話:「如果,你一直扮演被感動的旁觀者,最後,你會發現能感動自己的事將變得愈來愈少。」

行動吧!只要我們有心、願意做,翻轉台灣一念間。

摘自《幸福一念間:李濤的台灣行腳》自序

我和李濤經常辯論做一個「憨人」在目前的台灣社會有沒有意義。我認為台灣社會價值崩落,政客媒體利用民粹,損毀台灣的根基,小善小愛已無力照亮這片黑;他認為政客媒體造成的黑幕,是虛假的覆蓋,台灣需要讓底部的亮光更加剔透,形成有如探照燈般的能量,自然就能轉黑為白;這麼笨的事,只有憨人會做,但他一點都不悲觀,因為他在台灣各處都遇到這樣的憨人。

我覺得他也已經變成了憨人,我被感動說服,只好加入成為憨人之一!我不知道他能人如其名,掀起多大的波濤,但我知道他會窮盡畢生能量去實踐。

──李艷秋(摘自推薦序)

李濤 作者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TVBS有線電視台總經理、《2100全民開講》節目主持人,對台灣的政治及社會輿論有不小影響。2013年辭去《2100全民開講》主持工作,深入台灣鄉間小鎮,發掘一個又一個深藏民間的感人故事,以及豐厚正面的草根力量,將台灣最真切、美好的實況,呈現給社會大眾。

曾以《中共留學生心態剖析報導》獲第19屆金鐘獎、《華視新聞廣場》獲第24屆金鐘獎新聞節目主持人。

著有:《李濤寓言》(1、2、3集)《親愛關係》(I、II)(與李艷秋合著)等書。現任TVBS關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2014/09/30

BGB384

天下文化

平裝

15×23cm

彩色

9789863205692

256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