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面對癌症,除了當一個樂觀的鬥士,
也必須學習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擺脫執著,用最好的方式享受人生。
化療固然可以殺死癌細胞,也可能對身體造成莫大傷害,難以忍受化療帶來的痛苦,又怕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對大部分癌症患者來說,是否接受化療、又要做到什麼程度,永遠是一個兩難的問題。
能夠決定「何時該停止化療」的人,不是醫師,而是你自己!
事實上,化療沒有好壞,重要的是停用時機。如果停用時機錯誤,就會讓好不容易有所成效的治療也變得失敗。
在本書中,作者細訴化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問題與障礙,同時,也針對停止化療的時機,提出專業而誠心的建議,期待所有患者都可以理性而平靜的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停止化療的10個時機
1. 想了很久後,從一開始就不做
2. 開始做化療的兩週後
3. 體重減輕
4. 醫師建議進行第二線治療時
5. 當主治醫師說:「雖然癌胚抗原指數沒有下降,還是繼續做到不能做為止。」
6. 繼續做化療,但癌症還是復發時
7. 懷疑有憂鬱症狀時
8. 暫停治療後,變得比較輕鬆
9. 醫師建議進行第三線治療時
10. 到死為止
第一章 開業醫師所看到的,一名患者的故事
第二章 停止化療的10個時機
停止化療的時機 1 想了很久後,從一開始就不做
停止化療的時機 2 開始做化療的兩週後
停止化療的時機 3 體重減輕
停止化療的時機 4 醫師建議進行第二線治療時
停止化療的時機5 當主治醫師說:「雖然癌胚抗原指數沒有下降,還是繼續做到不能做為止。」
停止化療的時機6 繼續做化療,但癌症還是復發時
停止化療的時機7 懷疑有憂鬱症狀時
停止化療的時機8 暫停治療後,變得比較輕鬆時
停止化療的時機9 醫師建議進行第三線治療時
停止化療的時機10到死為止
【結 語】何時該停止,答案在你心中
化療沒有好壞,重要的是停用時機
為什麼垂死之際還要施打化療?
誰都會有此疑問吧,我也是。事實上,答案很簡單。不論是垂死之際、瀕臨死亡,或過世當天,都只有在病患死亡後,才知道「死亡」的時間點。也就是說,因為沒人知道病患哪一天會去世,結果,在他瀕死之際還施打抗癌藥物,主治醫師也沒料到施打當天患者會過世。「怎麼會這樣?」我似乎聽到了這樣的質疑,不過,病患辭世的時間,任何人都難以預料。也有可能是因為,主治醫師太專注於治療,未能充分觀察到病患的全身狀態(能否走路或進食)。
有好幾個安寧病房醫師也證實了這一點:「最近確實有很多病患,直到狀況很糟了還在施打藥劑。所以,進入安寧病房一週左右就去世的人變多了。」沒錯,不只是我這個開業醫師,就連從安寧病房醫師的角度來看,許多病患施打抗癌藥物的時間,真的是太迫近死亡了。
應該有很多人認為,自己一輩子和化療無緣吧?但實際上,癌症現在有國民病之稱,每兩人就有一人罹患,每三人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以過去最多日本人罹患的胃癌來說,手術後的復發比率(復發率)有五○%。而同屬消化器官的癌症中,患者明顯增加的大腸癌,復發率是三○%,胰臟癌是八○%。粗略估計,約有半數癌症病患會使用化療,而一年內去世的三十五萬人中,多數都曾使用過。也就是說,活在現代的我們,一生中遇到化療的機率,絕不像大家想得那麼低。
三野文太主持過一個很受歡迎的日本電視節目「益智百萬富翁」(クイズ$ミリオネア),你還記得節目中的著名台詞嗎?對,就是:「這是你的最終答案嗎?」答對問題,獎金就會持續加倍提高;如果想中途退出,以確保目前累積的獎金也行。可是,只要主持人問:「在這時候退出真的好嗎?」多數挑戰者都會說:「我還是要繼續!」結果,最後就徹底鎩羽而歸。即使電視機前的觀眾覺得「明明之前退出就好了啊」,但當事人只是一心想答對眼前的問題,以至於無法判斷大局。每當我看到臨死前還在施打抗癌藥物的人,就會想起這個「最終答案」。是的,化療沒有好壞,重要的是停用時機。雖然不能說只要結果是好的,一切都是對的,但如果停用時機錯誤,就會讓好不容易有所成效的治療也變得失敗。
對醫藥科技的知所進退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趙可式
長尾醫師雖然醫療工作忙碌,卻是位多產作家,他送了我六本在日本很暢銷的著作,其中兩本也翻譯成中文。他的暢銷書在日本造成極大的迴響,或為醫療的革命性影響。日本的醫療進步堪稱亞洲第一,不輸任何歐美先進國家,但也正因如此,有走向「過度醫療」之危險,他才苦口婆心的著書立作,教育民眾與醫界,企圖將高科技整合進人性化的的醫療本質。
閱讀本書《抗癌,為了好好活——停止化療的十個時機》,及與作者長尾和宏醫師的近距離接觸,我歸納綜合以下三點感想,以為之序。
1、醫療科技武器非萬能——內科醫師用藥,外科醫師用刀:
本書並非反對癌症病人作化療,但同時,也不能否認在平衡利弊得失時,有些病人的化療是弊多於利的。此時就是醫師要誠實的告知病人,而病人也要誠實的面對現實了!
2、一切都為了「希望」:
醫療團隊最好能與病人及其重要家屬,一起討論「希望的內容」——希望可分為:希望治癒、希望延長生命、希望減輕痛苦、希望平安尊嚴的善終。誠實的與病人及家屬溝通,協助他們答覆符合現實的希望,應為現代醫療人員的責任。
3、病人對醫療團隊的要求:
當病人的天命已到,他所要求的只是不被「放棄」,醫療團隊仍能繼續關愛他、照護他,解除痛苦,幽谷伴行。長尾和宏就是這樣的一位醫師,他雖然知道何時該收手化療,卻不離不棄的陪伴病人,緩解其身心靈的痛苦。
請閱讀本書的讀者不要誤會,作者長尾醫師不是叫大家不要做化療,而是不要做「無效的醫療」。台灣也漸有此傾向,所以本書也對我國的醫療界與民眾有所啟發,即是對醫藥科技的知所進退!
摘自《抗癌,為了好好活:停止化療的10個時機》
醫學博士。醫療法人裕和會理事長,長尾診所院長。 1958年出生於日本香川縣。1984年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大阪大學第二內科。1995年於兵庫縣尼崎開業,從事全年無休的門診與365天24小時制的居家醫療。
曾任日本慢性期醫療協會理事、日本臨終關懷居家醫療研究會理事、日本尊嚴死協會副理事長.關西分部長、日本消化器病學會專門醫、日本消化器內視鏡學會專門 醫、日本內科學會認定醫、日本居家醫學會專門醫、日本禁菸學會專門醫、日本病態營養學會評議員、勞動衛生顧問、關西國際大學客座教授、東京醫科大學客座教。
著有《善終,最美的祝福:預約圓滿終點的10個條件》、《孝道:讓父母善終》、《是否該進行胃造口手術》、《癌症的瀟灑落幕》。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外交研究所博士,美國史丹佛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譯有《黑天鵝綠》、《紐約三部曲》、《那兩個女孩》、《幸福不在於多擁有一雙鞋》(天下文化)、《現代方舟二十五年》,《古烏伏手卷》、《法律悲劇》、《古典音樂一○一》、《直覺》、《奇想之年》、《追風箏的孩子》、《史邁利的人馬》、《遠山的回音》等。
2014/10/31
BGH153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3205852
277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