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相信閱讀 Believing in Reading
《天下文化 相信閱讀經典十書 限量復刻版》
因為閱讀 我優游在藍海中 繼續思考下一步的策略
因為閱讀 他笑倒在費曼的書旁 原來物理和物理學家可以這麼有趣
因為閱讀 你套上所羅門王的指環 發現比魔戒更精彩的世界
因為閱讀 我們驚艷於世界的美麗 活在當下是最大的幸福
因為閱讀 我們更認識自己 原來還有一顆會好奇、會感動、會感恩的童心
在這數位虛擬的空間 在這眾聲喧譁的年代
我們和你站在一起 相信閱讀
《樂在工作》、《活在當下》、《與成功有約》、《執行力》、《藍海策略》、《第五項修練》、《所羅門王的指環》、《別鬧了,費曼先生》、《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天使走過人間》
邀請奧美整合行銷傳播集團 共同投入「相信閱讀」行列,設計限量紀念版封面
因為閱讀 相信閱讀 我們站在一起
丹尼斯.魏特利(Denis Waitley)、芮妮.薇特(Reni L.Witt)∕著、尹萍∕譯
●1986年出版,印量近30萬冊
●市場上第一本廣為閱讀的工作心理書籍
●「樂在工作」也成為台灣社會朗朗上口的一句口頭禪。
●出版20年,仍為市場上極為長銷之工作心理書籍。
高希均 專文導讀
工作是生活的負擔?還是你我皆可優游其間的樂事?藉由一天一短文的方式,提供讀者31天享受工作樂趣的心法,不僅改變我們面對工作的態度,更能激發我們對生命的熱忱。閱讀本書,你會發現,工作也可以是幫助你生命成長的最大動力!
芭芭拉.安吉麗思(Barbara Angelis)∕著、黎雅麗∕譯
●1996年出版,印量15萬冊
●出版後,「活在當下」成為當紅話題,也成為流行口語之一。
●1996年美國《出版家週刊》強力推薦
●1996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三名
人生究竟要追求什麼,才能讓自己覺得快樂?在深刻的追尋、思索中,本書作者安吉麗思領悟到,只要我們全神貫注,用心體會眼前的每一個經歷,品嚐當下的每一分喜怒哀樂,生命的意義就在其中。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顧淑馨∕譯
●在全球70個國家,以28種語言發行共超過1,500萬本
●高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七年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
●施崇棠、胡德興 推薦閱讀
身處多元化的社會,光是事業無往不利,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人生其他層面的圓融、和諧,才是全面的成功。書中歸納七種習慣,鼓勵讀者探索自我,從培養內在修為,激發改變外在行為的力量,進而創造全面成功的人生。
賴利.包熙迪(Larry Bossidy)、瑞姆.夏藍(Ram Charan)∕著、李明∕譯
●全球熱銷超過200萬冊 中文版銷售突破30萬冊
●至今仍為各界人士所推薦,堪稱台灣最暢銷的財經書
●高希均、湯明哲、張明正 專文推薦
●亞馬遜書店二○○二年商業類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亞馬遜書店二○○二年商業類十大好書
●《商業週刊》、《財星》、《紐約時報》、《資訊長》等報章媒體大力推薦
●《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面對經營環境的劇烈改變,執行力在其間扮演了什麼角色?良好的執行力不僅能幫助企業渡過艱困期,也會在環境持續變動時,大幅提高企業成功的機會。面對當前的金融及經濟危機,企業更迫切需要執行力!
金偉燦(W. Chan Kim)、莫伯尼(Renee Mauborgne)∕著、黃秀媛∕譯
●2005年出版,印量27萬冊
●獲選2005政大百大科技管理好書Top10
●高希均、朱博湧、李紹唐 專文推薦
●在台灣掀起一陣藍海旋風,「藍海」儼然成為一種代名詞,代表著產業、以及個人無限的可能與想像
本書挑戰你認知中的所有策略模式,兩位作者金偉燦與莫伯尼認為,真正持久的勝利不在競爭求勝,而是創造「藍海」(blue oceans)——嶄新未開發的市場空間,逐步發展成熟。作者稱這種策略為「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創造重大價值,讓對手相形見絀,無法趕上。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著、郭進隆、齊若蘭∕譯
●1994年出版,印量19萬冊
●美國《商業週刊》推崇彼得.聖吉為當代最傑出的管理大師之一
●彼得.聖吉最重要的一本著作,提出「學習型組織」觀念,被《哈佛商業評論》評為「最具影響力管理著作」
●榮獲世界企業學會最高榮譽「開拓者獎」
●1995年行政院新聞局優良中譯圖書
●高希均 專文推薦
《哈佛商業評論》評為:75年來最優秀的管理書籍之一,迄今全球已賣出250萬冊。管理大師的彼得.聖吉闡述「學習型組織」的真精神,深入分析五項修練的內在質素,並列出九種測試成功的「系統基模」,引領企業團體及個人,充分練就系統思考技巧,是當代經營管理領域中的經典大作。
勞倫茲(Konrad Lorenz)∕著、游復熙、季光容∕譯
●原文書出版近60年,作者為諾貝爾獎得主,是非常重要的動物行為經典,多所國高中指定為學生必讀讀物。
●連續三年高中基測考題取材自本書
●紐約公共圖書館「Books of the Century」自然科學類十大好書
動物行為學大師勞倫茲的家裡面住滿了動物,這些動物常造成沉重的負擔:鸚鵡把衣服的扣子啄下來,還分類排成堆……勞倫茲以自我解嘲的口吻,述說他的「慘痛」遭遇,同時也報導了動物的許多不同習性和行為模式。
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著、吳程遠∕譯
●1993年出版,印量18萬冊
●台灣第1暢銷的科普書
●1993年蟬聯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七個月
●1993年行政院新聞局優良中譯圖書
●1993年1993~1997連續五年金石堂暢銷書榜Top100
●榮獲「2005世界物理年 台灣活動」推薦,100本中文物理科普書籍
●曾志朗、牟中原、曹亮吉、水瓶鯨魚 推薦閱讀
被按摩院請去畫裸體畫、偷偷打開放著原子彈機密文件的保險櫃……從小到大,費曼的特立獨行,在在令人深思、莞爾,連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院的院長夫人,跟他初見面時也禁不住大叫:「別鬧了,費曼先生!」
葛文德(Atul Gawande)∕著、廖月娟∕譯
●2003年《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美好生活書
●醫學人文著作最深刻的代表性書籍,對照台灣近年的醫療品質及醫學倫理亂象,一位外科醫師深切的省思更值得推薦給讀者
●黃達夫、陳定信、王國照等 共同推薦
以最低調但犀利的筆法觸及每一個外科醫師內心最痛處,勇敢面對每一個醫師都可能碰見的噩夢:併發症、醫療糾紛、名利的誘惑,更多時候是自己面對疾病的無能為力。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 M.D.)∕著、李永平∕譯
●1998年出版 累印突破8.5萬冊
●第一屆「一書一桃園」年度選書,本書為一位生死學大師對自己生命的紀錄與省思
●侯文詠、吳淡如、王念慈 推薦
她從小立志成為懸壺濟世的醫生,一連串的巧合與際遇,讓她走入臨終關懷領域,以溫暖的愛心,撫慰臨終病患的無奈與無助,以無愧無懼的勇氣,面對生死過渡的彷徨與迷惘。
丹尼斯.魏特利 一九三三年生,加州人,美國海軍官校畢業,擁有行為學博士學位。他是全美最受歡迎的演講者,也是心理諮商與管理的專家。魏特利博士的錄音及錄影帶,廣為全世界許多大公司總裁、政府官員、教育家、運動員、以及不同年齡的學生所採用。他撰寫了四本《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成功之本》(Seeds of Greatness)、《成功者的十大行動指南》(The Psychology of Winning)、《成功契機》(The Winner\'s Edge)、《強者之最》(Being the Best)。芮妮.薇特(Reni L. Witt) 傳播顧問及專業作家。著有《媽媽,我懷孕了》(Mom I\'m Pregnant)一書,被譽為此類書籍的經典之作。 芭芭拉.安吉麗思(Barbara De Angelis) 安吉麗思博士是當代個人成長與靈性成長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導師之一。過去二十五年來,她散播愛、快樂與追尋人生意義的訊息,影響了全球各地的數千萬人。她寫了十四本書,被譯成二十餘種文字出版,其中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活在當下》(Real Moments)、《女人都該知道的男人秘密》(Secrets About Men Every Woman Should Know),以及深受歡迎的《男人都該知道的女人秘密》(What women want men to know)與《愛是一切的答案》(Secrets About Life Every Woman Should Know,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芭芭拉曾在美國有線電視台(CNN)、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美國公共廣播網(PBS)主持自己的節目。她的得獎節目「讓愛行得通」(Making Love Work)專門探討人際關係,擁有極佳的收視率。作者個人網站:www.BarbaraDeAngelis.com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他是柯維領導中心的創建人,也是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聯合主席,曾協助眾多企業、教育單位與政府機關訓練領導人才。柯維博士曾被《時代雜誌》(Time)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柯維博士的著作《與成功有約》高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十餘年,在全球七十個國家以三十二種語言銷售超過一千兩百萬本,其他著作如《與領導有約》、《與時間有約》,也是近來相當暢銷的企管書籍;其他相關作品還有《與青春有約》、《與生活有約》等。 賴利.包熙迪(Larry Bossidy) 包熙迪曾任漢威聯合(Honeywell International)的董事長及執行長,《財星》雜誌遴選100大科技與製造業的領導人。曾擔任聯合訊號(AlliedSignal)的董事長與執行長,奇異電器公司的營運長、副董事長。瑞姆.夏藍(Ram Charan) 瑞姆.夏藍(Ram Charan)是一位炙手可熱的企業顧問與演說家,擅長解決最困難的企業問題,廣受企業界好評。三十五年來,夏藍博士為世界最成功企業的高階主管效力,包括奇異、諾華製藥、杜邦、湯姆笙、漢威、荷蘭航空、美國銀行、家居貨棧(Home Depot)、威瑞森通訊(Verizon)。他同時透過教學與寫作,將自己的見解跟許多人分享。夏藍博士成長於印度的小鎮,從小就在家中開設的鞋店工作,開始他的商業啟蒙。他在印度取得工程學位,先後到澳洲與夏威夷工作,開始發揮經營長才,並前往哈佛商學院深造,獲得企管碩士與博士學位。他的畢業成績優異,獲得貝克學者(Baker Scholar)的殊榮。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在哈佛商學院擔任教職。夏藍博士常以提供務實中肯的建議著名,他的建議皆考慮企業在現實世界的複雜性。例如,他建議達成獲利成長,除了要打出全壘打,也要能打出一壘安打與二壘安打,並且發展出他所謂的「成長預算」(growth budget),將成長的概念逐漸灌輸到企業內部。《財星》雜誌推崇夏藍博士是頂尖的公司治理專家,。在規畫人力與雇用重要職位時,許多國際大型公司的董事會、執行長與人力資源主管,往往會請他提供意見。夏藍博士生動活潑、充滿互動的教學風格,已為他贏得好幾個獎項。他曾經獲得奇異公司克倫敦威爾學院(Crotonville Institute)的鳴鐘者獎(Bell Ringer Award),以及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最佳教師獎。此外,他名列美國《商業周刊》企業內主管培養計畫的十大資源榜。過去十年,夏藍在許多書籍與文章中闡述了他對商業的見解。近五年來,他的著作已銷售逾兩百萬本,包括與包熙迪合著的暢銷書《執行力》(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以及《應變》(Confronting Reality)。還有《CEO要你知道的事》(What the CEO Wants You to Know)、《上軌道的董事會》(Boards at Work)、《每家公司都是成長的公司》(Every Business Is a Growth Business)、《成長力》(Profitable Growth)、《貫徹執行的董事會》(Boards that Deliver)等書。 夏藍博士經常在《財星》雜誌上發表文章,曾寫過兩篇封面故事:〈為何執行長一敗塗地〉(Why CEOs Fail),以及〈為何企業一敗塗地〉(Why Companies Fail)。其餘文章散見於《金融時報》、《哈佛商業評論》、《管理者月刊》(Director’s Monthly)、《策略與企業》(Strategy and Business)等期刊。夏藍是企管榮譽委員會(Blue Ribbon Commission on Corporate Governance)成員,並獲選為美國人力資源學院院士(Fellow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s)。此外,他也是奧斯汀工業(Austin Industries)與「六標準差學院」(The Six Sigma Academy)的董事,以及泰柯(Tyco)公司的委任董事,現在居住在德州達拉斯。 金偉燦(W. Chan Kim) 歐洲商業管理學院(INSEAD)策略與國際管理教授,波士頓Bruce D. Henderson的主席。在加入INSEAD之前,他是密西根商學院的教授。他擔任許多跨國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或顧問並發表了大量專業論文,並獲得Eldridge Haynes獎。芮妮.莫伯尼((Renée Mauborgne)) 歐洲管理學院INSEAD傑出研究員,INSEAD的法國楓丹白露校區策略和管理教授,以及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員。她曾對商業策略和管理多國企業發表過許多文章,散見於《管理學院期刊》、《管理科學》、《組織科學》、《策略管理期刊》、《行政管理學季刊》、《國際商業研究期刊》、《哈佛商業評論》、《史隆管理評論》和其他刊物。她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曾集結成書,暢銷全球,銷售逾五十萬冊。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 享譽全球的新一代管理大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學習型組織」的觀念,為麻省理工學院組織學習中心主持人,波士頓創新顧問公司創辦人之一及《第五項修練》作者。《第五項修練》於一九九二年榮獲世界企業學會最高榮譽的開拓者獎。現為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資深講師,也是該學院「組織學習與變革」團隊成員,以及「組織學習協會」(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SoL)主席。SoL是由組織、研究人員、顧問等組成的全球性社團,致力於建立基礎的組織變革知識。他的著作《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獲《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於一九九七年評選為二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五本管理書籍之一。彼得.聖吉在全球各地演講、授課,把抽象的系統理論觀念,轉化成能促進了解經濟與組織變革的工具。他致力闡明人類價值在工作環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亦即組織若想發揮潛能,則願景、目的、反思或系統思考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他的合作夥伴包括來自企業界、教育界、衛生醫療及政府部門等領域的領導者。此外,他也在學術期刊和企業刊物上發表過許多有關管理上之系統思考的文章。 他於一九七○年取得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工程學士學位,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社會系統模型塑造碩士學位及管理學博士學位。 勞倫茲(Konrad Lorenz) 勞倫茲於一九○三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出生,為動物行為學的開山祖師,一九七三年並因這些研究榮獲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勞倫茲的父親是一位整形外科醫師,原先也很希望他能繼承父業。可是,從小就喜愛收養各種小動物的勞倫茲,於一九二八年拿到醫學學位後,終究還是回到動物學的世界,並在一九三三年修畢博士學位。很快,勞倫茲在雁鵝及穴烏等鳥類上的研究使他揚名國際,一九三七年獲維也納大學之聘,教授比較生理學以及動物心理學。 一九四二到四四年,勞倫茲在德國軍隊中當軍醫,隨隊到達蘇聯時被俘,一九四八年被釋放回家,成為艾頓堡的比較行為研究院院長,一九五○年創立馬克斯.蒲朗克行為研究所,擔任所長一職,到一九七三年才卸任。一九八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勞倫茲在他深愛的艾頓堡去世。 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所稱道的,是他在動物行為方面的通俗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KingSolomon’sRing)等書。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我們身邊的鴨、鵝、狗、鳥、魚的生活全都鮮活的呈現眼前,讓讀者從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及趣味,同時也對動物的有情世界及相類似的人類行為本身,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從而產生同理心,體認生命的真諦。「雁鵝與勞倫茲」是他去世前寫成的最後一本書。這本書也是勞倫茲一生研究工作的縮影。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 1918年,費曼誕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1942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美國設於新墨西哥州的羅沙拉摩斯(Los Alamos)實驗室服務,參與研發原子彈的曼哈坦計畫(Manhattan Project),當時雖然年紀很輕,卻已經是計畫中的重要角色。隨後,他任教於康乃爾大學以及加州理工學院。1965年,由於費曼在量子電動力學的成就,與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施溫格(Julian Schwinger)兩人,共同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費曼博士為量子電動力學理論解決了不少問題,同時他首創了一個解釋液態氦超流體現象的數學理論。之後,他跟葛爾曼(Murray Gell-Mann)合作,研究弱交互作用(例如貝他衰變),做了許多奠基工作。後來數年,費曼成為發展夸克(quark)理論的關鍵人物,提出了在高能量質子對撞過程中的成子(parton)模型。 在這些重大成就之外,費曼博士把一些基本的新計算技術跟記法,介紹給了物理學。其中包括幾乎無所不在的費曼圖,因而改變了基礎物理觀念化與計算的過程,成為可能是近代科學史上,最膾炙人口的一種表述方式。費曼是一位非常能幹有為的教育家,在他一生所獲多得數不清的各式各樣獎賞中,他特別珍惜1972年獲得的厄司特杏壇獎章(Oersted Medal for Teaching)。《費曼物理學講義》一書最初發行於1963年,當時有位《科學美國人》雜誌的書評稱該書為「……真是難啃,但是非常營養,尤其是風味絕佳,為二十五年來僅見!是教師及最優秀入門學生的指南。」為了增長一般民眾的物理知識,費曼博士寫了一本《物理之美》(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以及《量子電動力學》(Q.E.D.: The Strange Theory of Light and Matter)。他還寫下一些專精的論著,成為後來物理學研究者與學生的標準參考資料跟教科書。費曼是一位建設性的公眾人物。幾乎家喻戶曉他參與「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調查工作的事跡,尤其是他當眾證明橡皮墊圈不耐低溫的那一幕,是一場非常優雅的即席實驗示範,而他所使用的道具不過冰水一杯!比較鮮為人知的事例,是費曼博士於1960年代中,在加州大學課程委員會任上所做的努力,他非常不滿當時教科書之庸俗平凡。僅僅重複敘說費曼一生中,於科學上與教育上的無數成就,並不足以說明他這個人的特色。正如任何讀過他即使最技術性著作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裡外都散發著他鮮活跟多采多姿的個性。在物理學家正務之餘,費曼也曾把時間花在修理收音機、開保險櫃、畫畫、跳舞、表演森巴小鼓、甚至試圖翻譯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上。他永遠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是位一切都要積極嘗試的模範人物。費曼於1988年2月15日在洛杉磯與世長辭。葛文德 一九六五年生,哈佛醫學院畢業,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一般外科醫師,二○○六年麥克阿瑟研究獎得主,《紐約客》主筆,哈佛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文章也常見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作品曾兩度入選美國年度最佳科學散文,初試啼聲之作《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天下文化出版)即入選第五十三屆美國國家書獎非小說類決選書。《時代雜誌》稱他的文筆犀利如手術刀,目光如X光,能見人所不能見者。《開刀房裡的沉思》是他的第二本著作。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 M.D.) 庫伯勒.羅斯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也是國際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他多年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經驗,以及《論生死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等相繼推出的著作,協助許多瀕死病患安詳的面對死亡,更撫慰無數臨終病患親屬的心,幫助他們克服失去摯愛的傷痛。如今,面對自己的死亡,七十一歲的她,娓娓道來自己的一生,並闡述了她心中不變的真理──死亡並不存在。 本書共分為四部分,分別紀錄她少年、壯年、中年及老年的多采人生。閱讀她獨特、堅韌、充滿爭議但又充滿啟發的生命故事,就像經歷一場豐富的心靈之旅。
安吉麗思博士是當代個人成長與靈性成長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導師之一。
過去二十五年來,她散播愛、快樂與追尋人生意義的訊息,影響了全球各地的數千萬人。她寫了十四本書,被譯成二十餘種文字出版,其中包括《紐約時報》暢銷書 《活在當下》、《女人都該知道的男人秘密》,以及深受歡迎的《男人都該知道的女人秘密》與《愛是一切的答案》(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芭芭拉曾在美國有線電視台(CNN)、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與美國公共廣播網(PBS)主持自己的節目。她的得獎節目「讓愛行得通」(Making Love Work)專門探討人際關係,擁有極佳的收視率。
作者個人網站:www.BarbaraDeAngelis.com
柯維是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同時也是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共同創辦人。
他曾被《時代雜誌》(Time)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入選為全美25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以深刻且直接的引導,畢生致力於向大眾證明,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柯維的其他重要著作,包括:《與成功有約》、《第8個習慣》、《成功哪有那麼難》、《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與生活有約》、《與幸福有約》、《漫畫讀通柯維成功學》、《第3選擇》、《讓好工作找上你》等。
2012年7月,柯維過世,但他在領導力、時間管理、效能、成功,甚至愛與家庭關係等領域的教誨,遺留給世人無與倫比的精神資產。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臺大歷史系畢業。業餘從事翻譯工作近四十年,已出版譯作有《與成功有約》、《臣服的力量》、《季辛吉1923-1968理想主義者》、《八月砲火》、《人類的旅程》、《管理》(杜拉克著)等近八十種。
《財星》雜誌評選為百大科技與製造業領導人之一。曾任漢威聯合公司(Honeywell International)及聯合訊號公司(AlliedSignal)董事長與執行長,奇異、默克、摩根大通董事,奇異公司副董事長及奇異信用(General Electric Credit)營運長。在他任職聯合訊號期間,該公司連續三十一季每股盈餘成長超過13%。包熙迪將多年來豐富的管理經驗,濃縮在這本書中,與夏藍一同闡述長久以來企業所失落的環節——執行力,幫助企業重獲邁向成功的紀律與方法。
全球知名的重量級企業顧問、作者與講者,是諸如奇異電子、杜邦、3M、荷蘭航空、美國銀行等許多《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成功的幕後推手。曾入圍《時代》雜誌百大人物;《經濟學人》譽之為「時代的導師」;《富比士》將其列為「商界遠見人士」系列報導的大師之一。
夏藍有別於其他企業顧問的最大特色是,他擅長協助企業最高決策單位,如執行長及董事會。他眼光務實、見解敏銳中肯、能提供可執行的建議。其擅長的領域包括企業成長、策略規畫、領導、建立高階管理團隊、公司治理、推動創新等。《高速企業》雜誌曾指出:「讓夏藍贏得諸多一級主管美譽的原因,除了他全心投入,最重要的是他見解獨到。」
著作等身,包括《執行力》、《應變》、《實力》、《成長力》、《決勝人才力》、《大移轉》等。
歐洲管理學院(INSEAD)策略與國際管理教授,達弗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成員。曾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商學院。
與策略及多國企業管理之相關論述散見於《管理期刊學報》(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組織科學》(Organization Science)、《策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國際商業研究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史隆管理評論》(Sloan Management Review)、《哈佛商業評論》及其他刊物。
同時亦常為《華爾街日報》、《歐洲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紐約時報》及《國際前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撰文。
歐洲管理學院傑出研究員,策略與管理教授,並為達弗斯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員。她同時為ITM研究公司(ITM Research)的董事長,該公司致力於發現與知識經濟有關之想法。
許多著作皆與策略與跨國管理有關,發表於《管理期刊學報》、《管理科學》、《組織科學》、《策略管理期刊》、《國際商業研究期刊》、《史隆管理評論》、《哈佛商業評論》及其他。其評論亦可見於《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及《國際前鋒論壇報》。
享譽全球的新一代管理大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學習型組織」的觀念,為麻省理工學院組織學習中心主持人、波士頓創新顧問公司創辦人之一及《第五項修練》作者。
現為麻省理工學院資深講師,也是該學院「組織學習與變革」團隊成員,以及「組織學習協會」(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oL)主席。SoL是由組織、研究人員、顧問等組成的全球性社團,致力於建立基礎的組織變革知識。
彼得・聖吉於1947年出生在芝加哥,1970年於史丹福大學完成航太及太空工程學士學位後,進入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讀研究所,旋即被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教授的系統動力學整體動態搭配的管理新概念所吸引。
1978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群工作夥伴及企業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將系統動力學與組織學習、創造原理、認知科學、群體深度匯談與模擬演練遊戲融合,發展出一種人類夢寐以求的組織藍圖──在其中,人們得以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義、實現共同願望的「學習型組織」。
彼得・聖吉在全球各地演講、授課,把抽象的系統理論觀念,轉化成能促進了解經濟與組織變革的工具。他致力於闡明人類價值在工作環境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亦即組織若想發揮潛能,則願景、目的、反思或系統思考,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奧地利動物學家,以雁鵝及穴烏的研究揚名國際,被譽為「動物行為學之父」。
他不僅對動物懷抱著熱情,也樂於跟大眾分享,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和動物說話的男人》、《攻擊的秘密》、《和動物生活的四季》、《雁鵝與勞倫茲》等,於一九七三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918年,費曼誕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1942年,從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在美國設於新墨西哥州的羅沙拉摩斯(LosAlamos)實驗室服務,參與研發原子彈的曼哈坦計畫(ManhattanProject),當時雖然年紀很輕,卻已經是計畫中的重要角色。
隨後,他任教於康乃爾大學以及加州理工學院。1965年,由於費曼在量子電動力學的成就,與朝永振一郎(Sin-ItiroTomonaga)、許溫格(JulianSchwinger)兩人,共同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
費曼博士為量子電動力學理論解決了不少問題,同時他首創了一個解釋液態氦超流體現象的數學理論。之後,他跟葛爾曼(MurrayGell-Mann)合作,研究弱交互作用(例如貝他衰變),做了許多奠基工作。
後來數年,費曼成為發展夸克(quark)理論的關鍵人物,提出了在高能量質子對撞過程中的成子(parton)模型。
在這些重大成就之外,費曼博士把一些基本的新計算技術跟記法,介紹給了物理學。其中包括幾乎無所不在的費曼圖,因而改變了基礎物理觀念化與計算的過程,成為可能是近代科學史上,最膾炙人口的一種表述方式。
費曼是一位非常能幹有為的教育家,在他一生所獲多得數不清的各式各樣獎賞中,他特別珍惜1972年獲得的厄司特杏壇獎章(OerstedMedalforTeaching)。
《費曼物理學講義》一書最初發行於1963年,當時有位《科學美國人》雜誌的書評稱該書為「……真是難啃,但是非常營養,尤其是風味絕佳,為二十五年來僅見!是教師及最優秀入門學生的指南。」
為了增長一般民眾的物理知識,費曼博士寫了一本《物理之美》(TheCharacterofPhysicalLaw)以及《量子電動力學》(Q.E.D.:TheStrangeTheoryofLightandMatter)。
他還寫下一些專精的論著,成為後來物理學研究者與學生的標準參考資料跟教科書。
費曼是一位建設性的公眾人物。幾乎家喻戶曉他參與「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調查工作的事跡,尤其是他當眾證明橡皮墊圈不耐低溫的那一幕,是一場非常優雅的即席實驗示範,而他所使用的道具不過冰水一杯!
比較鮮為人知的事例,是費曼博士於1960年代中,在加州大學課程委員會任上所做的努力,他非常不滿當時教科書之庸俗平凡。
僅僅重複敘說費曼一生中,於科學上與教育上的無數成就,並不足以說明他這個人的特色。正如任何讀過他即使最技術性著作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裡外都散發著他鮮活跟多采多姿的個性。
在物理學家正務之餘,費曼也曾把時間花在修理收音機、開保險櫃、畫畫、跳舞、表演森巴小鼓、甚至試圖翻譯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上。
他永遠對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是位一切都要積極嘗試的模範人物。費曼於1988年2月15日在洛杉磯與世長辭。
著名外科醫師、哈佛醫學院外科教授、暢銷書作家、非營利組織領導人。
美國波士頓布里根婦女醫院一般外科和內分泌外科醫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管理學系教授、哈佛大學醫學院外科「提爾(Samuel O. Thier)講座」教授、阿里亞尼醫藥創新中心(Ariadne Labs)執行長、非營利組織 Lifebox 的會長(Lifebox 致力於提升全球各地的外科手術安全)。2018 年巴菲特、貝佐斯和摩根總裁戴蒙聯手新創醫療保險機構,選任葛文德擔任執行長,為美國的醫療與健保尋找解方。
曾入選 2010 年《時代》雜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兩度獲頒美國國家雜誌獎、美國醫療服務研究協會(Academy Health)最具影響力獎、麥克阿瑟研究獎、以及路易士.湯瑪斯科學寫作獎等。
自1988年起擔任《紐約客》主筆,著有《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開刀房裡的沉思》等書,皆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庫伯勒.羅斯是一名精神科醫生,也是國際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他多年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經驗,以及《論生死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等相繼推出的著作,協助許多瀕死病患安詳的面對死亡,更撫慰無數臨終病患親屬的心,幫助他們克服失去摯愛的傷痛。如今,面對自己的死亡,七十一歲的她,娓娓道來自己的一生,並闡述了她心中不變的真理──死亡並不存在。本書共分為四部分,分別紀錄她少年、壯年、中年及老年的多采人生。閱讀她獨特、堅韌、充滿爭議但又充滿啟發的生命故事,就像經歷一場豐富的心靈之旅。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綜合月刊》、中國廣播公司、《中央日報》、《聯合報》,後擔任《遠見雜誌》主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主編。專事翻譯與寫作多年,文筆誠摯優美,廣受好評。現為自由撰稿人,旅居紐西蘭。
翻譯作品有《樂在工作》、《你快樂嗎?》、《2000年大趨勢》、《長大的感覺真好》、《居禮夫人——寂寞而驕傲的一生》、《你管別人怎麼想》、《山居歲月》、《海風下》、《個人歷史》(上、下)、《偶然生為亞裔人》、《病人狂想曲》、《重生》等多部。著作有《發現台灣》(合著)、《海洋台灣》、《出走紐西蘭》、《堤河邑冒險學校》(合著)、《武士家族》。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分校課程暨較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我們的》雜誌採訪編輯、政大新聞系助教及台大新聞研究所講師。目前旅居加拿大。
臺大商學系畢業,政大財政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職民間及政府研究機構、證券業。現為自由譯者與特約編輯。曾譯有《亂序》、《記憶七罪》、《全球化的許諾與失落》、《收買與出賣的祕密》、《企業的性格與命運》(以上均為大塊出版)、《執行力》、《成長力》(以上均為天下文化出版)等。
台大外文系畢業,台大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聯合報》、《世界日報》編譯。譯有《生命在愛中成長》、《愈成熟,愈快樂》、《巨龍》、《男人新中年主張》、《十誡》、《半斤非八兩》、《杜拉克精選:社會篇》、《完全通路行銷》、《關鍵十年》、《沃爾瑪王朝》、《藍海策略》、《思考型工作者》、《簡單的法則》、《急迫感》、《長尾理論》、《簡單的領導》等(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
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商業管理研究所。有多年企業管理實務經驗,現正潛心研究系統思考。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
譯作包括《第二曲線》、《未來產業》、《情緒靈敏力》、《第二次機器時代》、《驅動大未來》、《數位革命》、《目標》、《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彼得.杜拉克的管理聖經》、《從A到A+》、《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等。
臺灣大學動物學系教授,現已退休。美國卡內基美濃大學(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博士。
曾任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生物物理系副教授、英國劍橋大學動物系資深研究員。
著名作家,著有散文集《這些英國人》(純文學出版,與游復熙合著)。
香港英皇書院中學丶美國 Gustavus Adolphus 大學畢,主修物理及數學,後獲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物理碩士。
曾在皇冠電子公司任職及擔任台灣大學物理系助教,又曾在《牛頓》雜誌丶翰園資訊公司、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天下雜誌出版部丶遠流出版公司丶《科學人》雜誌丶讀書共和國等各編輯部門從事編輯工作。
譯作有《實現創業的夢想》(與齊若蘭合譯)丶《別鬧了,費曼先生》丶《這個不科學的年代!》丶《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創意工廠MlT》丶《發明學,改變世界》丶《行善的誘惑》以及《大策略家》等。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繁多,包括《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旁觀者》、《謝謝你遲到了》等數十冊。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現專職寫作,著有《吉陵春秋》、《海東青》、《朱鴒漫遊仙境》,譯作包括《曠野的聲音》、《紙牌的祕密》、《聖境預言書》、《上帝的指紋》、《天使走過人間》、《大河灣》,以及《幽黯國度》等。
2012/08/01
BNEW009A
天下文化
套書不分售
14.8×21cm
黑白
9780002161114
0
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