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我們的「膽」汁是膽固醇做的,而油性廢物都是膽那一個組在清掃的。如果我們用對油做菜,膽汁就會稀釋易流動,不容易堵塞在膽裡。

圖片來源:Pixabay, CC0 Licensed.
我們的「膽」汁是膽固醇做的,膽固醇是油性物質,而油性廢物都是膽那一個組在清掃的。所以,如果我們油吃得不夠多,膽汁就會不足,膽汁不足,那「肝—膽—大便」排毒管道就要癱瘓了。
由於膽固醇被汙名化將近半世紀,所以大家不敢吃動物油或是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很多人做菜都是用植物油。其實,動物油(豬油、雞油、鴨油、鵝油、羊油、牛油)或是像椰子油、奶油這樣飽和脂肪酸高的油,是最不怕氧、最不怕熱、最不怕光的油。所以,以前阿媽把豬油擺在熱鍋旁方便做菜,它也不會壞,這類油是最適合用來高溫熱炒的油。
而橄欖油、苦茶油、麻油這類油,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東西,它們稍不怕光、稍不怕氧、稍不怕熱,所以如果是經過冷壓萃取,再裝進暗色瓶子裡,就可以保存食用。但是,因為它們還是怕熱,所以這類油我不建議拿來高溫熱炒。你想,去買冷壓的橄欖油回來卻把它放進高溫熱鍋裡,是不是很矛盾?
這類油不可以拿來熱炒,卻可以用來涼拌、低溫炒。如果要用它高溫炒,例如做麻油雞,可以先下一點豬油、雞油,然後再下麻油,這樣單元不飽和脂肪就可以被飽和脂肪保護好,不會遇熱就壞掉。
市面上常見的葵花籽油、葡萄籽油、沙拉油、玉米油等,這類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最怕氧、最怕光、最怕熱。所以,它們大部分都是一出種子或一出殼就壞掉了。你想想,葵花籽放桌上大概兩個禮拜壞掉,那個壞掉的味道就是油耗味,那葵花籽油怎麼能用上個把月呢?這些油我不建議拿來做菜,想吃這些油,最好直接吃種子。比如,要吃葵花籽油,就直接吃葵花籽。
如果我們用對油做菜,膽汁就會稀釋易流動,不容易堵塞在膽裡,造成膽的病變。如果我們用錯油做菜,膽汁就會像抽油煙機的油漬那樣變得很濃稠,膽汁一濃稠,膽就要堵住,由於膽汁是肝臟製造的,所以膽一堵住,那肝也好不到哪裡去。肝膽一堵住,這條重要的排毒管道就堵塞了,無法把油性廢物掃出去,人就要生病。
(本文摘自《根治飲食帶你遠離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