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Hygge」宣言下次聚會時,全家人立公約,把「我」放一邊,一起想想如何享受當下的時光,建立和諧氣氛,不要有衝突,不要有爭論。各位可以參考本章最後的「家庭Hygge 公約」。
圖片來源:unsplash
1. 發表你的家庭
「Hygge」宣言下次聚會時,全家人立公約,把「我」放一邊,一起想想如何享受當下的時光,建立和諧氣氛,不要有衝突,不要有爭論。各位可以參考本章最後的「家庭Hygge 公約」。
2. 一起活在當下
每個人把平日的壓力拋到一旁,不去想自己或別人生活中不好的事,不執著於負面念頭,不講他人壞話。每個人一起努力活在當下此刻,營造出活潑、開心、不相互指責的氣氛。大人這麼做,小孩也會跟著學,孩子就會感受到安全感與受人重視。
3. 事先做好心理準備
讓自己和家人下定決心,聚會時要享受最美好的時光,不把外頭的壓力,以及自己對家人的成見帶進聚會。請想像你們即將體驗的家庭時光,一起商量對策,讓大家在聚會時都能保持平靜舒適。記住,沒有壓力的家庭聚會,可以增進幸福感。我們很容易和不同的家庭成員,陷入固定的互動僵局,不妨運用同理心、換個角度看事情,以及事先做好心理準備,改變相處方式。
4. 一起享受快樂時光
全家人相聚時,認真加入每個人都能參與的遊戲。不堅持己見,一同享受樂趣。
5. 舒適空間
利用溫暖照明、手工藝品和裝飾品,一起動手準備食物飲料,營造出舒適氣氛。
6. 暫時停止抱怨
忍不住要抱怨時,改為想想自己能幫什麼忙。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多幫忙、少抱怨,光是這樣,全家的幸福指數都會大幅提升。
7. 事情不順,就重塑觀點
重塑觀點是十分強大的技巧,每一件事都用得到。蘋果派烤得太溼?就用湯匙挖來吃吧!下雨不能踢足球?舉辦家庭盃大富翁錦標賽的時間到了!不要忘了,大人這麼做是在向孩子示範,事情不順時可以怎麼處理。
8. 簡單就好
現代人玩具太多(大人、小孩都一樣),以致於忘記欣賞簡單的事物,例如,風吹過樹木的聲音、或是孩子每天做的好笑或窩心的事。太多事物令人分心,因而無法實踐「hygge」。「hygge」的精神是欣賞最基本、最真實的事物,簡單就好。
9. 自己活在當下,也鼓勵孩子活在當下
少一點玩具、電視、iPhone 與iPad。聚會時,把這些東西收起來,讓孩子一起享受當下的時光,一起玩遊戲。
10. 家庭凝聚力
試著一起享受舒適時光。大人和小孩若能一起學習「hygge」,孩子將能把這種精神延續下去,增加全家人的凝聚力。
11. 鼓勵遊戲
收起電子裝置,邀請大小孩子在「現實生活」中一起玩。給他們顏料,或從事戶外活動。記得家人一起遊戲時,不要有科技產品(或只限於某些時候使用)。
12. 鼓勵團隊精神
多幫孩子安排團隊活動,鼓勵他們一起合作,像是尋寶遊戲、蓋碉堡,或對抗賽都可以,多多發揮創意。
13. 分享心事
人生不順的時候,就跟好友或能信任的人透露心事。把事情說出來,可以減輕壓力,更快站起來。克服困難之後,用簡單的話跟孩子分享這段經歷,告訴他們,別人是如何協助你走過這段路。
14. 組成媽媽團體
找出住在附近的媽媽,組成互助網絡。結識這類型的援手好處多多,媽媽們將更能應付每日的挑戰,以更正面的方式看待孩子。
15. 讓孩子明白,家庭是一個團隊
鼓勵家中每一個人,為了家庭這個團隊努力,不要想著自己的私利。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扮演什麼角色,像是如何出力協助各種活動與計畫。合作的團結精神可以讓每個家庭成員快樂又有安全感。
16. 每天都能團聚
記住,「hygge」不限於大團圓時刻,就算身邊只有一兩個家人也行,例如各位可以利用本章提供的點子,宣布某個平日要舉辦「hygge 之夜」。
17. 大聲唱歌吧!
聽起來很傻?可是真的管用!唱歌很好玩,而且非常「hyggeligt」。沒有人規定只有特定節日才能唱歌,孩子愛死唱歌了,大人也會喜歡的。
The Danish Way of Par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