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與其透過交換名片或線上朋友邀請來搜集人際關係,還不如效法成功人士的做法,介紹他們的朋友給彼此。
圖片來源:unsplash
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費時20年研究社交關係的特性。他遇到一個很特別的案例,是關於如今舉世聞名的GORE-TEX發明者比爾.高爾(Bill Gore)的故事。高爾巡視他的工廠,發現他雇用的員工愈多,他們就比較不賣命,也沒有凝聚力。為打破這種愈來愈冷漠的氣氛,他採取了讓員工和投資人大吃一驚的措施。
高爾決定將工廠員工人數限制在150人。隨著業績成長,他會蓋新廠,但每個工廠都有一樣的人數限制。結果,士氣和社群意識高漲,成效非凡。不過,鄧巴最感興趣的還是這個數字。該數字呼應了他自己的研究結果,150個人是我們在任何時候能夠維持穩定關係的極限。
「鄧巴數」(如今成為專有名詞)意謂的是,我們能建立真正又真心的關係人數有限。在這個動輒就有數千個網路朋友的時代,150這個數字似乎很難令人置信,你在各個社交媒體上的朋友人數很可能都已經是它的十幾倍之多。
先不管這些表面的網路關係,事實是,我們能夠真正交心的朋友數量本來就有限─能進入核心朋友圈的人也隨時在改變。同時,你也已經知道,那些成功人士會設法親近對的朋友,並且將人際網絡發展成事業和生活的強大資產。
別自個兒用餐
如何才能為自己建立起這樣的人際網絡呢?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正確發展人際網絡,以便將來萬一你急須找新工作,或搬到沒有熟人的新城市展開新生活時,有人可助你一臂之力?
《別自個兒用餐》(Never Eat Alone)作者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zzi)指出,要做好這一點的關鍵,是展開會話前先加入會話,而且不要計較自我得失。
他的建議說白了,就是不要只想到自己,先想想如何幫助別人,大方分享時間和關係。這些都是建立強大人脈的基礎。
如何成為「連結者」?
訣竅❶ 用牽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訣竅❷ 只要值得去牽線,就主動去做吧!
訣竅❸ 不要擋路
【書籍資料】
《從今天開始,請用左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