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每一個成功的社群,都有能夠因應人們心理需求的六項要件。我將之一一列出,並加以說明,之後我們就能透過一個如何創造社群的例子,運用這些要件。
圖片來源:unspalsh
每一個成功的社群,都有能夠因應人們心理需求的六項要件。我將之一一列出,並加以說明,之後我們就能透過一個如何創造社群的例子,運用這些要件。
信任的需求。人們在信任社群(無論是家庭、朋友、同事,或是陌生人都一樣)的其他成員時,往往會更加願意學習、開放胸襟,以及願意改變。
人們在與他人共享思想、經驗與困難時,就會形成這種信任。我們在研究中發現,社群可以讓人們透過一些小事(例如只是談談他們今天做了什麼)共享個人資訊,以形成信任(最後帶來持久的改變)。
融入的需求。大多數人都會極力設法融入社群。他們或許不需要在方方面面都能融入,但無論是家庭、朋友,或是社交俱樂部,他們都需要一個能融入的社群。想知道如何融入,他們需要了解該社群的社交規範。
例如,為了讓選民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而成立的社群,會表明它的社交規範。它會讚揚民主黨候選人,讚揚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的選民。擁有明確社交規範的社群,比較能帶來持久改變。大多數人為了融入這些社交規範與社群,都會願意改變他們的態度或/與行為。
自我重視的需求。人們會不斷做那些讓自己感覺甚佳的事。能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社群,有助於成員增加自尊,讓成員更積極參與。
社會磁鐵的需求。我們已經在本章前文解釋過社會磁鐵的概念。想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社群以推動持久改變,社會磁鐵至關重要。如果你加入一個社群,卻沒有社會磁鐵的感受,則這個社群多半不能讓你持久改變。建立一個社群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果在你建立的社群中,成員沒有社會磁鐵的感受,你得改變這個社群的心理要件才行。
得到獎勵的需求。看過西薩.米蘭(Cesar Millan)主持的《報告狗班長》(The Dog Whisperer)劇集的人,都見過他用獎勵的辦法讓狗改變行為。人類在許多方面和狗很像(這對愛狗人士而言早已不是祕密)。像狗一樣,人類如果因為行為良好而獲得獎勵,也會因此不斷重覆那些行為。久而久之,這些行為會養成習慣。我們會在第七章(迷人的魅力)更詳細討論這種獎勵的需求。
感覺獲得賦權的需求。我們需要對自己感覺甚佳,才能滿足自我重視的需求。基於同理,為滿足這種需求,我們還需要感覺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人生。改變有幾個最明顯的前兆,賦權(empowerment,或是我們在上一章談到的「自我效能」)是其中之一。以導師或角色典範,透過以身作則進行領導的社群,能讓成員感覺獲得賦權,讓他們更可能在人生旅程中成功改變行為。
Stick with It: A Scientifically Proven Process for Changing Your Life—for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