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如果和病人面對同一個方向,醫師不只是見證痛苦、導引病人、治療疾病,也能更具同情心。同情別人,進而同情自己。

圖片來源:pixabay
身為醫師,我們常覺得自己有不足之處。我們看太多了,知道疾病比治療更強大。桌上的牌已經擺好了,而最終我們不可能贏。我們從疾病治療的結果,來看自己的成敗。
但這是錯的。這意謂這是一場戰鬥,不是贏家、就是輸家。如果我們能誠實,允許自己正視死亡,就知道死亡是無可避免的。我們必須了悟,醫師最大的天賦不是治療,畢竟所有的治療都是短暫的,而且是與痛苦同行。
醫師必須接受來自痛苦的千錘百煉,允許痛苦改變我們,同時努力為他人去除痛苦。
每一位年輕醫師都曾想像:自己站在陡峭的懸崖上,必須接住病人,不讓他們掉到下面的深淵。我們是捕手,是救命英雄。我們知道病人總有一天還是會掉下去,只是我們避而不談。
我們總是背對深淵,這樣才會安心。我們不希望面對這個吞噬一切的黑洞。我們站得好好的,接住病人,然後把他們丟回去,不讓他們往下看。
我們不想讓他們看到我們已經看到的,我們不想讓他們知道我們也會失手。如果我們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我們就能轉身,凝視下方的斷崖。
我們知道下面有多麼廣大、有多黑暗,我們就能公開說出自己的恐懼,也能提出自己的洞見給別人,教他們如何面對黑暗的深淵。我們的方向會改變,變成面向同一個方向。
我花了十年,才知道自己該和病人面對同一個方向。過去,我一直認為我該幫別人對抗死亡。直到我們失去同事、充滿內疚、用藥物或酒精來麻痺自己,才慢慢學會柔軟、彎曲。
如果年輕醫師在訓練之初,就知道自己的價值來自陪伴病人,如果他們不只是建立知識基礎,也能培養韌性,了解自己在病人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或許就能放下內疚的重擔。
如果和病人面對同一個方向,醫師不只是見證痛苦、導引病人、治療疾病,也能更具同情心。同情別人,進而同情自己。
出版日期: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