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自從台灣有位女作家因走不出性侵創傷自殺後,我信箱中突然多了匿名信起來,都是來問如何利用大腦的重組特性來洗去記憶,走出創傷。
圖片來源:unsplash
自從台灣有位女作家因走不出性侵創傷自殺後,我信箱中突然多了匿名信起來,都是來問如何利用大腦的重組特性來洗去記憶,走出創傷。
她們不敢求醫,怕被別人知道無法做人,又陷在情緒的低谷,無法自拔,很害怕會像那位女作家一樣,最後去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寫信來求救。其實,智慧的古人就告訴我們,「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事情已經發生了,就不要再去想它,愈想負面情緒的神經迴路會愈大條,臨界點會愈低,愈容易活化,愈讓自己落入憂鬱症的深淵。丹麥哲學家齊克果曾說,「生命只有走過才能了解,往前看才活得下去」。
沒有走過,沒有人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怎麼樣,牛奶打翻了,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去找出害你打翻的人,因為就是找到他,也無濟於事,因為覆水難收,撿不起來了。要趕快去賺錢,買罐新的牛奶。
人生本來就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要自怨自艾,更不要去羨慕別人命好,因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也有苦處,只是你沒有看見而已。但這不是說不做檢討,人必須從失敗中學到教訓。
所以第一要學會保護自己,「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去有危險的地方,若碰到了,不要不好意思求救,更不要自責自卑。但是檢討完就得放下,不然它會影響你的大腦。
人常會心情不好,這是很自然的,因為演化要你未雨綢繆,先去設想最壞的,但是只要知道大腦運作的方式就可以控制它。當杏仁核這個情緒中心活化起來時,人會沮喪,這會帶動旁邊掌管記憶的海馬迴活化,它就很盡責地替你找心情不好的原因。
演化為了把基因傳下去,會特別加強對不幸事件的記憶,使不再犯。於是海馬迴就把過去不如意的事都翻出來溫習一遍,前扣帶迴的活化會鎖住這個迴路,心情就愈來愈不好了。
所以對抗負面情緒第一是學習放下、不去想它,然後去運動。運動可以產生多巴胺、血清胺和正腎上腺素。抗憂鬱症的藥百憂解,就是阻擋大腦中血清胺的回收,它多時,情緒會好。
一旦負面情緒出現了,趕快去找事情做,把心思轉移到正向去,不讓那些不愉快的神經迴路變大條。人的行為不但源自大腦的觀念,它還會回過頭來改變大腦。因此,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想法和念頭,就可以控制負面情緒的產生。
實驗發現打坐禪修的人明明有聽到眾生苦聲(因為他們的聽覺皮質有活化),但他們可以把它放在一邊,不受它的干擾(情緒和前額葉皮質沒有活化)。人要學習捨,茶杯空了才能裝茶,房間空了才能住人,眼耳鼻舌空了,才能體驗生活。
遺忘是大自然給我們對付不如意事情的方法,壞的事就讓它過去,記住好的事情就好。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感恩的心是要培養的。人生只要凡事操之在己就不會不快樂,情緒也是一樣。能做到這一步,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必怕,你已經百毒不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