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大多數人都覺得家庭是第一要務,他們願意為家庭犧牲,而且重視家庭甚於自己的生命。但是要他們認真反省生活方式、重新分配時間,家庭總是敬陪末座,不如工作、朋友和個人興趣來得重要。
圖片來源:pixabay
好吧,我知道你們會聽到別人這麼說:「我們沒時間!」但是如果你沒辦法在一週當中抽出一個晚上或至少一個小時跟家人相聚,那就表示你們沒有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美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
家庭是最真實的「要事」
大多數人都覺得家庭是第一要務,他們願意為家庭犧牲,而且重視家庭甚於自己的生命。但是要他們認真反省生活方式、重新分配時間,家庭總是敬陪末座,不如工作、朋友和個人興趣來得重要。
我們對二十五萬人所做的調查發現,人們在「要事第一」這習慣上給自己的分數最低。大多數人覺得,真正重要的事情和實際的生活方式之間,有著巨大的落差。為什麼?
有一次我出差做簡報,會後一位男士跟我聊天,他說:「我不知道花這麼大的代價往上爬是不是值得。我已經五十好幾了,再過幾年就可以當上總裁,但是,這個職位需要我全心投入,它會耗盡我的力氣。我的孩子為此感覺悵然若失。我們家沒有你說的那種美好的文化。但是我始終覺得寶藏就在跟家人的感情裡。」
說著說著,他打開手提箱。「給你看一樣東西。」他取出一個紙卷:「這玩意兒讓我好興奮!」紙卷上是房屋的藍圖,他想要蓋一幢房子,好讓子女與孫輩能夠歡聚,「最讓我振奮的是,孩子們對這件事也很興奮。他們覺得自己沒有歡樂的童年,至今仍渴望、也需要跟家人親近的感覺。」
「這個造屋計畫讓我們有了共同的目標,得以一起努力。推動這計畫時,我們總會想到孫兒女。透過子女的孩子,我也更接近自己的孩子。我們都很開心。」他捲起藍圖:「這對我太重要了! 如果這個職位讓我沒有時間跟子女、孫兒相處,我寧可不要。」
多年來,這位男士一直沒有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使得他和家人錯失許多寶貴的相處機會。如今他明白,家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大公司總裁的職位。
「把家庭放在第一位」不表示你必須放棄自己的工作。只是你得說到做到,反映家庭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並且培育家庭的價值。
面對事業等壓力時,許多人會忘卻家庭的重要性。專業角色是暫時的,你從工作崗位上退下後,自然有人取代你,公司也會繼續運作。但是,家庭中的角色卻永無結束之時,你無可取代,而且會一直影響家人,家人也永遠需要你。
即使離開人世,子女、孫輩仍會把你視為家中的模範;「家庭中的角色」是生命中罕見的、甚至是唯一的永久角色。將大半時間花在扮演暫時的角色,而忽略真正重要、永恆的角色,等於是任無足輕重的事物奪去你生命中豐盈的寶藏。
對臨終的人而言,與家人間有事沒有完成,往往是心中最深的遺憾。從事臨終看護工作的人指出,許多即將死去的人常常因為心事未了—尤其是跟家人有關的事—而遲遲不肯撒手,非得撐到獲得對方的認可或原諒之後,才能如釋重負的離去。
剛結婚的時候、孩子還小的時候、無可避免的挑戰轟然襲來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曾想起家庭的重要性? 我們忙得團團轉,趕忙採取行動,但只要沒有「要事第一」的習慣,生命就不會奏出美妙的樂章。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Famil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