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跟自己比賽,努力做到別人所能做到的。從一個手心向上的受助者,翻轉生命,有能力成為手心向下的給 予者。
圖片來源:unsplash
別人做得到,我一定也可以!
右手快速彈奏黑鍵,左手應和著,如同森林裡跳躍的精靈一般。蕭邦的<黑鍵練習曲>以節奏輕快聞名世界,同時也是一首連明眼人挑戰都有難度的樂曲。
二○一八年,「第四屆國際身障鋼琴大賽」上,代表台灣出賽、中度弱視的選手陳彥豪以這首世界名曲與自創曲<對決>獲得評審青睞,一舉奪下銅牌獎。
穿著筆挺西裝,和指導老師陳蔚綺與其他台灣選手拉起國旗合影的那個驕傲瞬間,陳彥豪永生難忘。「難以言語的感動!」用琴藝為國爭光,站在世界舞台上,曾經是陳彥豪想都不曾想過的事。如今,他做到了!
把耳朵變眼睛
二十二歲的陳彥豪長得帥氣,只是出生時因視網膜結痂導致高度近視,左眼兩千度、右眼一千度。因為弱視看不清,陳彥豪被判定是中度視障。
對他來說,想要看清五線譜,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模模糊糊的,更別說琴譜上密密麻麻的「豆芽菜」,要分辨哪個音符、哪個位置,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幸好,老天關起一扇門,自會打開另一扇窗!陳彥豪雖是視障,上天卻賦予他聽覺的敏感度,自三歲開始學琴就沒看琴譜,而是透過聽音與記憶反覆練習,明眼人十次可以練好的樂曲,他要花上三十次、五十次。
「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他體驗深刻,終於憑著苦練,鍛造出一身成就。從小就展現獨特音感,陳彥豪一直是鋼琴比賽的常勝軍。小學三年級開始,他就跟著陳蔚綺學琴。
起初,陳蔚綺也曾試圖讓陳彥豪看譜,把譜放到最大,但對他來說,著實吃力,因此她以獨特的「雙鋼琴」教法,讓陳彥豪跟著音樂彈,用聽力取代視力,「讓耳朵變成眼睛。」
咬著牙也要撐過去
下課回家後,拿出上課錄的錄音帶,一次又一次反覆播放,不厭其煩地仔細聽著,跟著彈奏,是陳彥豪每天不變的功課。勤奮的程度,連陪他練琴的媽媽和外婆,聽到旋律都已背起來,他哪裡彈錯都知道。
然而,認真、有天分的他,卻差點在國中時期放棄鋼琴之路。國中的課業壓力,壓得陳彥豪喘不過氣來,每天要抽出時間練琴、又要兼顧學校成績,身心倍受煎熬。
「每次想要放棄,就想到蔚綺老師溫柔的臉!」陳彥豪回想起來,學琴的路上,老師從來不曾責備他,就算知道他這週回家疏於練習,彈得荒腔走板,老師也只是鼓勵他「回家再練熟一點!」
「你是不是忘記練這首?」聽見陳蔚綺這樣問,每一次,陳彥豪都告訴自己:「再堅持!再加油!」在陳彥豪心裡,蔚綺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溫柔而堅定地陪伴他,「如果沒有蔚綺老師,應該就不會有今日的我,」他感性地說。
聆聽生命的悠揚樂章
「別人做得到,我也一定可以!」陳彥豪不服輸的個性,讓他在國際賽事上屢戰屢勝。
二○一三年在維也納舉辦的「第三屆國際身障鋼琴大賽」,代表台灣參加的選手中,陳彥豪是最年輕的一位。二○一五年參加亞洲泛太平洋身障鋼琴大賽,他不僅拿下銅牌獎,也以創作曲贏得獨奏比賽的特別獎。
二○一八年在紐約舉辦的「第四屆國際身障鋼琴大賽」,陳彥豪除了贏得視障組銅牌,更以<美哉美國>(America The Beautiful)指定創作曲,得到最佳創作獎。年紀尚輕,他的強大創作能量已受到評審團關注。
陳彥豪告訴自己:「跟自己比賽,努力做到別人所能做到的。」因為他的樂觀進取,以及堅強綻放的生命力,曾獲頒總統教育獎,為自己的人生寫下永不放棄、積極奮起的獨特曲風。
【書籍資訊】
《修練幸福力》
出版日期:201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