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在二十一世紀教育孩子,只要強化他「聽說讀寫」的四種基本功,再培養他邏輯思考的能力就行了。一個會溝通,會思考,又有學習新東西能力的孩子,未來的世界是他的。

影像提供:楊棟樑
面對未來,孩子需要基本功與邏輯思考力
我在中正大學教的第一屆學生現在已經四十歲了,他們的孩子也進了國、高中。
在一次聚會中,我發現這些父母都非常焦慮,他們自己在高科技領域,很知道現在的孩子畢業後要用的知識還沒有發明,所要做的工作還沒有出現,因而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頻問我:如果未來的人才要像賈伯斯那樣對知識有飢渴,而現在的孩子不要說飢渴,連就擺在面前,都不想學,該怎麼辦?
照說好奇是動物的本性,動物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一定會馬上去探索,人當然也是。
所以要問: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好奇了?是大人怕孩子受傷,不准他們去探索?還是傳統「有耳無口」的觀念太強,不准孩子發問,把他們天生的好奇心壓抑掉了呢?
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曾跟指導教授一家人去露營。在路上,他八歲的孩子不停問問題,我看到父母兩人盡其所知地滿足他的好奇心,孩子問:「為什麼石頭裡會長樹出來?」
教授就說:「這樹其實是鳥種的。鳥會在空中大便,因為鳥要把身體不需要的東西排出來丟掉,好飛得更高更快,所以鳥的骨頭是中空的,因為愈輕愈好飛。果實的種子通常不容易消化,就會隨著糞便排出,這顆種子正好掉在石頭縫裡,凡是生物都有生長的欲望,芽會往上長,根會往下伸,植物的根含有酸,會酸化石頭,它就在石頭裡住下來了。」爸爸的不厭其煩令我驚訝,我以為他會說,爸在開車,不要吵,所以心中暗喜,知道找對了老師。
到了營地後,孩子果然特別去注意本來不該長出東西的地方,對根有這麼大的力量非常好奇,開始對酸有興趣,現在他是一位有名的化學教授了。
後來我有了小孩,他進了小學時,有一天,老師發給每個人一顆酪梨種子,要他們用三根牙籤把種子架在優格瓶裡,放在窗戶旁,每天觀察。
一個月後種子發芽了,孩子問:為什麼要用優格瓶而不用玻璃瓶?老師說:植物有背光性和向水性,根喜歡暗,優格瓶不透光比較好(背光性),瓶子有水,根會朝有水的地方伸去(向水性)。我們小時候,課本雖然也有教,這個知識卻是背來的,不會主動去用它。
所以要引發孩子求知的渴望,父母要從滿足他的好奇心開始,一個問題引發另一個問題,讓他去思考,得出他自己的答案。
如果小時候沒有這個機會,上學後,老師要的又都是跟課本一樣的標準答案,孩子就學會了背答案可以得高分,自己思考反而會扣分,就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對學習沒有興趣的機器人了。
因此,在二十一世紀教育孩子,只要強化他「聽說讀寫」的四種基本功,再培養他邏輯思考的能力就行了。一個會溝通,會思考,又有學習新東西能力的孩子,未來的世界是他的。
【書籍資訊】
《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出版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