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要真的辨認出自己退化的部分,切勿將正常的生理現象對號入座,歸因於老化,例如忘個東西,就說「我老了」、「我記憶力減退」等等,請看看小學生的記憶力好嗎?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李明憲,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老化的目標是要延長歡笑的時光,而不是只有數字年齡的延長
年輕有甚麼了不起。我也年輕過?你有老過嗎?
眾多有關老年醫學的書之中,為什麼要導讀這本書?因為作者是老年醫學臨床醫師,也是國際權威級的專家,他提出了很多具有科學根據的抗老秘訣,這不是一般老年生活體驗或心得分享的書,專業卻又通俗易讀。讓老化成為生活藝術與科學,書中提出的做法更是能夠具體落實。
作者首先幫我們釐清老化的迷思,他提出八大迷思與老化的定義及文化歷史的意義。
.年紀大健康就會走下坡嗎?
.減重對延年益壽有幫助嗎?
.愈老愈糊塗。愈老愈健忘嗎?
.年紀愈大,學習力和創造力愈差嗎?
.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老化嗎?
.老人是社會和經濟的負擔嗎?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無性無慾嗎?
.老了就無法獨立生活,安養中心是唯一選擇?
以上的答案當然都是否定的,否定的理由都具有實驗背書的科學根據,例如就健康和長壽來說,許多縱貫研究指出,體重多個5至10公斤反而有保護作用。
也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由27到30是可以接受的(很高興有胖的理由了,當然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等疾病的人,就建議適當減重。
至於其他的老化迷思也都有有趣的解釋與科學論述,可以慢慢的看,也可當作研究使用的參考書來使用。當了解這些迷思之後,就會發現老化常常是因為我們的錯誤信念,導致了加速身心老化。
作者接著依序提出五大抗老祕方:
一、認清自我的老化現象,開發老年生活的巨大潛能。
二、鍛鍊身體:找對正確的鍛鍊方法。
三、刺激大腦:不斷學習,刺激大腦活化。
四、駕馭情緒:練習平靜與溝通。
五、滋養心靈:對於自己所在意的目標,投入並創造意義。
書中每個章節都有仔細的論述與方法。我個人認為本書的重點在於認清老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不要自我過份誇大所有的生理誤差現象。
要真的辨認出自己退化的部分,切勿將正常的生理現象對號入座,歸因於老化,例如忘個東西,就說「我老了」、「我記憶力減退」等等,請看看小學生的記憶力好嗎?
其實小學生忘東忘西,忘了到筆、帶書、忘了請爸媽簽聯絡簿,失憶的比老年人還嚴重。
但是,如果真的是老化所致的記憶力減退,例如:把車鑰匙放進冰箱裡這樣的情形,就可以運用記憶力增強的方法輔助,書中也提及長期記憶可分為程序性記憶與陳述性記憶,陳述性記憶中的情景記憶比較會隨著年紀而衰退,這時就可以運用間隔記憶法,或是筆記記憶法去協助,飲食中適當補充咖哩的薑黃素也有助於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neurotrophic factor ,BNDF)也有助提升記憶力。
更多的刺激大腦的具體方法在第十二章有詳述。
老化是一種藝術,不要想著以後老了才來保健,應該提早理解,因為老化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出生就在走向死亡,過分靠降低風險的醫療措施是不對的,因為,降低風險的醫療措施大約需要花十年治療200 人,才有一個人避免早故,所以讓自己過得有品質可能會比勉強的延長壽命更有意義。
由於這本書篇幅大(一方便是因為字比較大),所以閱讀這本書的方式是:
1.看完我的導讀。
2.用快速瀏覽的方式閱讀各章。
3.進入有興趣的章篇。
依據這樣的方式,比較會有所得,讀者千萬記得老化的目標是要延長歡笑的時光,而不是只有數字年齡的延長。讓我們一起享受慢慢變老,並練習尊重長者,尊重生命。
我誠摯推薦閱讀這一本書。
【書籍資訊】
《老的藝術:高齡醫學權威的身心抗老祕方,台大醫學權威詹鼎正審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