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英諺:「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圖片來源:unsplash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在街上碰到一位朋友,發現她憔悴到差點認不出來。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說先生無預警失業,她一個人要扛房貸和孩子才藝班的學費,生活過得很辛苦。
她問我:「孩子的興趣什麼時候才會出現?」為了找到孩子的興趣,她已經花了很多錢,現在想停掉,又怕前功盡棄,所以很矛盾。我告訴她:「興趣只是個驅力,時機到了,孩子自己會告訴你。」
人的興趣一直會改變,不要說小的時候,一下想學這個,一下想學那個,即使進了大學,興趣還是會再變。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之子—彼得,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曾經四次中輟,父親為了讓他去尋找興趣,付了很多不必要的學費。
他在洛杉磯跟他父親一起同台時,老巴菲特開玩笑說,他那天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彼得說他心中一直有個聲音纏繞著他,使他吃不下,睡不著,徬徨很久,最後找到音樂,知道這就是他的所愛,多年後,拿到艾美獎最佳音樂獎。
他的朋友更是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一念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就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的有秩序模式,就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同時也不知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所以又轉去念建築。
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的藍圖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的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去聽雇主的意見,他覺得很挫折又再轉系。
在念建築時,他發現自己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人生沒有白走的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家,知道建築物的美感、建材的選取,都會影響在裡面生活的人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現在過得很快樂。
英諺:「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我以前一直很遺憾大學念的不是自己想念的科系,浪費了四年好時光。
後來我和先生一起看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我發現這本小說有很多漏洞,美術館長雖然胃部中槍,但他的頭腦是清楚的(因為還可以寫密碼),他應該先打電話叫救護車,而不是先去藏保險箱鑰匙、把衣服脫下來疊好、在肚子上寫密碼,最後躺成「大」字形而死,這不是一個瀕死之人的行為。
我一看就覺得不合理,但我先生卻毫不察覺,看得津津有味。那一天,我很高興,四年的法律訓練沒有白費,人生真的沒有白走的路,用心走過,自有收穫。
【書籍資訊】
《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出版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