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其實人不可能什麼都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時,不說話,更顯得你莫測高深,別人不敢輕視。
圖片來源:pixabay
說得愈多,其實愈無知?
尾牙時,有一個新科民意代表來我們這桌搏感情。他一坐下來便遞名片,然後問我們每個人的行業。不論你說什麼,他都要評論幾句,表示他也知道這個領域。
很不幸的是,我們這一桌都是教授,雖不敢說學有專精,但是能在大學誤人子弟,至少也有二把刷子。聽到這個人鐵口直斷自己領域的前途,不免有些震驚。有位教授微笑說:「啊,高見,高見,您的高見厲害了,難怪現在年輕人一下子就能外派做組長。」
他不但聽不出別人話中的調侃,反而很得意的說:「是啊,是啊!現在有網路,沒有不知道的東西,真的不知道,上網一查也知道了。」這時坐在我旁邊的教授在餐巾紙上寫了「Dunning-Kruger Effect」遞給我。我一看,啞然失笑,太對了。
一九九九年,康乃爾大學的Dunning和Kruger做了一個研究,發現愈是沒有知識的人,愈會表現出無所不知,而且自以為是。他們發問卷調查人們對文法、邏輯推理和幽默的知識。然後問他們覺得自己答得好不好,跟別人比起來,大約在哪個百分點上。
結果很驚訝的發現,分數愈低的人愈覺得自己答得好,那些成績在常態分配曲線低端一O%的人,覺得自己應該在上面的七O%左右;那些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人,覺得自己像專家一樣有知識,而且自信滿滿。
這個研究發表後,很多不同的實驗室都重複了一遍(一個現象要經過別的實驗室認證才能成立),不論問的項目是數學、品酒、下棋或醫學知識,都得到同樣的結果,表示這現象是真實的。因為不知如何定名,就以這兩位研究者的名字定為「Dunning和Kruger現象」。
古有明訓:「人貴自知。」演化學家認為原因是因為人的眼睛長在前面,除非照鏡子,不然不知道自己長什麼樣,俗語說:「馬不知臉長,猴子不知屁股紅。」目前社會上這種人一大堆,個個覺得自己是天縱英才,在任何職務上都是大材小用,派去哪裡都可以勝任。
不懂裝懂很可怕,小則誤事,大則出人命(報上常有密醫害命之新聞,最近有個高職男當密醫,把關節退化症醫成敗血症),其實人不可能什麼都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時,不說話,更顯得你莫測高深,別人不敢輕視。
【書籍資訊】
《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出版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