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只有能聽到充滿這世界音樂的人,才能創造自己的音樂,」陳介涵正是日本直木賞作品《蜜蜂與遠雷》中所描述的音樂家。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王維玲
第一位獲「學者之家」邀請的台灣鋼琴家
畢業於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與俄羅斯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兩大名校,陳介涵身上同時融鑄了台灣本土扎實的訓練,以及美俄鋼琴名師的深厚素養,造就她寬廣的音樂視野。
陳介涵也是目前台灣少數能夠深度詮釋俄式音樂文化的音樂家,她在二O一七年至二O一九年連續三年,受到俄羅斯莫斯科「學者之家」邀請,成為第一位於該演奏廳公開演出的台灣鋼琴家。
雖然已是當今最受矚目的年輕鋼琴家,舞台下的陳介涵沒有高高在上的音樂家姿態,她的笑容真誠而溫暖,帶著彷彿要將心都掏出來般的赤誠,急促地想跟世界分享更多關於音樂及生命的美好。
「只有能聽到充滿這世界音樂的人,才能創造自己的音樂,」陳介涵正是日本直木賞作品《蜜蜂與遠雷》中所描述的音樂家。
因為對音樂的熱情與尊敬,陳介涵一直在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不論是手不夠大的先天條件,或是不追逐國際大獎的絢麗榮耀,甚至是已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還能活躍於樂壇......。
這些看似不利的限制,都沒有阻礙她的職業之路,反而讓她學會用自己的調,立足台灣、連接國際持續用鋼琴綻放出優雅、從容的音樂花朵。「成為鋼琴家,對我來說好像是很自然的事。」陳介涵如此分享。
因為母親未能完成夢想的遺憾與補償心理,陳介涵從小就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下長大,每天一早起床,耳邊流瀉的便是各個鋼琴家彈奏的經典樂曲,音樂就像是空氣一樣,滲透進她的血液裡。
陳介涵很小時就能分辨不同演奏家的曲風及曲目,也耐得住性子坐在鋼琴前苦練。「當時我就對節奏鮮明、和聲較為尖銳的俄羅斯音樂很著迷。但老實說,那時候與其說是自己想成為鋼琴家,不如說是為了符合父母對我的期許,」陳介涵回憶。
先天條件不足,遇啟蒙老師後開竅
音樂的熱情,是需要被點燃的。就讀音樂班時,陳介涵一開始的表現並不是特別亮眼。她分享:「我個子嬌小,手也不大,學習速度不像班上其他男生那麼快。」在挫折之下,陳介涵一度對自己缺乏信心,直到小學六年級遇到啟蒙恩師,她一下子就開竅了。
那位老師不只幫她打下扎實的基礎,讓陳介涵的指力有了長足進步,更重要的是打開了陳介涵對音樂的想像力。
陳介涵回憶,老師會拿出一盒彩色筆,讓她用不同顏色去塗不同的聲部,也會讓她給每個樂段一個形容詞,「我才發現,原來在音樂的世界裡,我也可以是創造者,真實表達自己內心的聲音,」陳介涵說。
在老師的領導下,陳介涵對音樂有了正確的感受力,技巧也隨之提升,表現更是突飛猛進,屢屢在比賽中獲獎,堅定了陳介涵想要成為鋼琴家的決心。性格嚴謹又自律的陳介涵,不只上課認真,回家還會拿出錄音檔反覆聆聽老師的教誨,也為自己樹立了許多榜樣。
陳介涵說:「有些音樂家每天苦練八小時,也有人在我這個年紀就練了什麼曲目,我都希望自己能做到。」
從古亭國小到師大附中,陳介涵在台灣接受了十年音樂班教育,一路上獲得各大比賽的肯定,譬如在二OO二年拿下義大利蒙諾波利國際鋼琴大賽首獎,也常受邀到世界各地演出,是當時備受音樂界矚目的潛力新星。
高中畢業後,陳介涵順利考上美國頂尖音樂學府、曾孕育出馬友友和帕爾曼等知名音樂家的茱莉亞音樂學院。看似一帆風順的她,內心卻充滿了對異國環境與文化適應的煩惱與失落。
考上美國名校,卻遭逢巨大文化衝擊
第一個文化衝擊,是來自美國鼓勵個人表達的風氣。雖然陳介涵念音樂,但必須時常與戲劇、舞蹈科的同學合作,還得大量用英文溝通、表達自我,這對內向、不擅長言辭的陳介涵來說,是格外辛苦的挑戰。
另一個不適應的地方,是紐約與台灣的環境差異。陳介涵在台灣練琴時,總是喜歡從窗戶遠眺山林及樹木綠意,但是紐約的練習琴房不但沒有窗戶,還充斥著車水馬龍的噪音,陳介涵說:「我好像被困在一個都市叢林,覺得自己除了音樂什麼都沒有,失去了想像力。」
在茱莉亞的第一年,陳介涵來不及感受紐約的自由空氣,就被緊繃失落的陰影所籠罩。直到大二那年,她偶然讀到《最後堂星期二的課》一書,深受感動,她說:「我從書中學習到,做為一個人,要如何無私分享生命裡遭遇過的歷程。」
【書籍資訊】
《勇闖天涯翻轉人生》
出版日期: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