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查理.蒙格!用50個金句看懂窮查理99年的人生智慧|《蒙格之道》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2023.11.29編按)傳奇投資人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28日辭世,享壽99歲。巴菲特曾說:蒙格讓他從猩猩變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蒙格之道》收錄了2014至2022年蒙格於股東會上與股東的對話,內容從經濟趨勢到人生哲學,以下精選50句來自蒙格的人生智慧,或許你能從中獲得啟發!
愛瑞克分享,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世界上的人生百態,有如電影般一幕幕上演。年輕時的我,曾自以為是主角,世界是舞台,而上帝是導演兼編劇。進入人生下半場,才漸漸發覺,每個人就是導演兼編劇,因為到最後,終究不會有別人來為我們的人生負責,謝幕之後萬籟俱寂,只有自己面對自己...
一場車禍,讓許家睿找到人生的北極星, 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 並在心中與自己簽約,努力實現自己的終極理想—— 守護生命,幫助世界變得更好。
文/王維玲.攝影/黃鼎翔.圖片提供/許家睿
許多人覺得自己生來平凡,日子過得沉穩平靜,就像是義大利畫家莫蘭迪(Giorgio Morandi)筆下的世界——各種顏色都被調和成低飽和的灰色調,似乎少了令人眼前為之一亮的挑戰與驚喜。
但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強大的可塑性,只需要一個契機,就能喚醒深埋在心中的熱情火種,讓生命從此充滿可能性。
正如同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北投光明分隊隊員許家睿,一直認為自己活得平庸,直到一場車禍意外,他開始反思生命的意義,再加上對悉心照顧他的醫護人員懷抱感謝,決意投入緊急救護領域,將善意的漣漪向外擴散出去。
初次接受訪問的許家睿有些靦腆緊張,不時看向手機裡事先整理好的重點,深怕自己講述得不夠精采。
2015年自亞東技術學院工業管理系畢業後,許家睿沒有循著本科系的專業路徑發展,而是選擇學習緊急救護技術,在軍中當了六年的醫務士,並在2022年通過國家特考,成為消防員。
得知系辦公室推薦他做為傑出校友訪談人選時,他非常意外,因為自認沒有特別的強項,「以前我就跟大多數的大學生一樣,過一天算一天,也不知道自己在念什麼。」
生命的轉折總是來得突然。大一某一天,許家睿正在穿越馬路,一輛車子違規迴轉撞上來。他當場昏迷,被一一九急救並送到學校旁的亞東醫院做手術,幸運的是沒有危及生命。
本該肆意飛揚的新鮮人生活,被迫按下暫停鍵。
等待左大腿骨折痊癒的過程,許家睿時常從病房窗戶望向隔壁的學校操場,看著同學們運動、跑步,自己卻連順利行走都成為奢侈,心中有時浮現被無妄之災波及的憤怒,更恐懼留下後遺症,即使康復也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跑跑跳跳。
幸好許家睿天性樂觀,「我有個優點,是能夠把看似糟糕的事情變成人生的轉折點,往好的方向走。」意外飛來的橫禍,被他視為珍貴禮物,帶領他思索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許家睿平安出院後,一改過去順其自然、將煩惱留給明天的步調,為自己按下加速鍵。他渴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最多價值,開始養成想做就立刻去做的習慣,不論是跑步、重訓、三鐵及水肺潛水等活動,「只要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或是擴展不同領域的事,我都會去嘗試。」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因為一場車禍,讓許家睿對救護人員的照顧印象深刻,這也啟發他之後學習緊急救護技術,投入消防員行列。
在忙碌的課業與打工之外,許家睿也一直在探索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所在,希望找到結合興趣、所學並能幫助他人的職涯方向。正當他感到迷茫時,系上老師林瑞明對他說,大學時選擇的科系、讀的必修課,並非決定人生的絕對因素;重要的是在四年結束後,回頭檢視自己得到什麼、提升什麼,以及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些話給我很大的啟發,」許家睿決定,不要讓過去所學限制往後的人生。
他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大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車禍。當時救護人員的照顧與幫助,在他心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為它牽涉生死,意義特別重大,我也很想參與這麼有價值的工作,直接幫助人,」這是許家睿的人生北極星,也是指引他做出人生決策的依歸。
有了方向之後,許家睿在畢業等待入伍的空檔,開始蒐集資料、研究方法,朝向緊急救護目標邁進。最終,他決定服志願役,成為陸軍軍醫——機械化步兵第二六九旅的醫務士。
很多人對他的決定感到訝異。因為國軍招募門檻較低,加上退伍後可能難以適應一般職場的節奏,很少年輕人願意從軍,但許家睿卻有自己的觀點:「我沒有醫療相關背景,再加上緊急救護需要臨場反應、團隊合作和體力,軍醫單位是很好的訓練基礎。」
在開始軍旅生涯之前,他已經規劃好未來的藍圖,必須在六年之內完成三個目標。
首先是參加路跑、鐵人三項等運動賽事,提升體能;第二是要從基層升上幹部,學習合作、領導統御的技巧;最後,則是利用軍中的訓練資源,考取中級救護技術員(EMT-2)證照、職業大貨車駕照、救生員等未來從事救護工作所需的證照。
「這些我想做的事,其實在這期間就陸續完成了,」許家睿笑著說。這也反映出他踏實穩健的人格特質,只要是真心想做的事情,他便會在心中與自己擬定契約,然後一步一腳印地去實踐。
在努力完成短期目標之際,許家睿也沒有忘記抬頭凝視自己人生的北極星,持續尋找可以充分發揮興趣、能力及回饋社會的理想工作,「這六年是我給自己的探索期,如果最後找到的方向是留在軍中,也是一個選擇。」
抱著開放的態度,在EMT-2受訓階段,許家睿先後到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的三重慈福分隊及中和的中和分隊實習,「我很快就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相較於在軍中接觸到的病患情況單一,民間救護與消防體系的任務更加複雜多變,也更具挑戰性。
許家睿緊緊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例如,在施行心肺復甦術(CPR)時主動爭取施行位置。
不過,即使已經拚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但看著生命在眼前流逝,仍然對他產生巨大的衝擊。
某天,許家睿所在單位接獲民眾報案後前往救護,抵達現場的時候,只看到一位已經失去呼吸及心跳的中年男子;許家睿和同仁不放棄,積極施救,對方一度恢復心跳,只是最終仍然沒有成功救回他的生命。
「以前沒有感受過死亡離我們這麼近,但是在一個很日常的場景中,一個人卻這麼容易就走了,」當時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看著病患口袋還放著剛領回的振興三倍券,許家睿不只感受到生命的無常,也深刻體會到這份工作的困難與價值。
正如同台灣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中的場景,每當一個生命逝去,消防員就會忍不住自問:「如果早一點抵達,是不是就來得及阻止悲劇發生?」心態若沒有適當轉換,這些無力感與自責可能演變成長期的心理創傷,和許家睿同梯實習的同學也有人因而出現失眠、惡夢等身心症狀,甚至選擇退出。但他早已做好心理準備,「我們做的事情沒有失敗,只是他沒有被救活,如此而已,」他平靜卻堅定地表示。
無論救護傷患或是前往火場救災,都必須跟死神賽跑,所以每個從業人員無時無刻不上緊發條,以求在緊急時刻做出最快反應。雖然辛苦,卻也是這份工作最令人熱血沸騰的動力。
許家睿觀察到,不管是在醫院或是消防局,雖然許多人常將「太累了」、「快撐不下去了」掛在嘴邊,但他卻敏銳地聽懂這些話的言下之意,在於「雖然很累,但我還有熱情,所以做得下去」。
這種人人都懷抱著使命與熱情的環境,正是許家睿一直嚮往的理想職場,他也因而下定決心要往消防領域發展,退伍後立即投入消防警察特考的準備。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雖然過程很辛苦,但許家睿對消防領域懷抱使命,促使他緊緊把握每一個受訓的機會。
自退伍到考試,其實只有短短半年,卻要準備《消防法》、《災害防救法》、《緊急救護辦法》、國文、英語、法學等多達十幾項的專業與共同科目,許家睿一樣用務實的心態面對。
「我不算很會念書,而且快十年沒讀書了,所以我給自己三年的時間考上,」他再次與自己「簽約」,每天凌晨五點就起床苦讀,同時也保持鍛鍊身體的習慣,第一年就成功考上。
之後,便是長達一年的受訓,除了原本就熟悉的緊急救護之外,許家睿還必須學習消防及救助相關的技術,包含進入模擬火災現場的閃燃櫃,體驗從火災初期到全面燃燒後高溫達攝氏七百度的現場,透過深入認識火場變化而學會評估現場情勢,以免危及自身安全。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只要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好,我都會去嘗試,」已成為台北市消防隊員的許家睿,未來希望能活用所學幫助更多人,讓世界愈來愈好。
正如同《讓天賦自由》作者肯.羅賓森(Ken Robinson)所說:「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諾貝爾獎得主,但是所有人都身懷獨特的天賦與熱情,能夠驅使我們創造超乎想像的成就。」如今,許家睿已順利完成消防員的基礎訓練,並被分發至台北市政府消防局,隨時準備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世界愈來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