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黃大米:翻閱張曼娟老師這本《以我之名》的書,我是有所圖的,我深切的想在書中知道,當照顧父母的擔子來到肩上時,我能做什麼?哪些事情是我的必經?哪些心情我該調適?我把這本書當工具書來閱讀,想從她真誠的分享中,得到解藥,分享一些書中的解藥給大家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黃大米,資師媒體人、輔大公共事務室新聞中心執行長、yes123求職網編輯總監
如果說人人心中都有說不出口的隱憂,對我來說應該是父母的衰老,身處在異地的我,看到家裡的來電,總會感到一陣心驚,「家裡怎了嗎?怎麼會突然打電話來?」
自從某天的假日,我在台北悠閒地吃早午餐,家裡打電話告知「爸爸中風了」,我搭著高鐵狂奔南下,心情七上八下,一路不得安穩,所幸爸爸康復得很好,但我心中擔憂的門卻再也關不上了,父母的老後是我的牽掛,每次翻到失智症的報導,總讓我感到憂心,拜拜時求神的項目增加了,父母健康平安也是我的願望之一。
翻閱張曼娟老師這本「以我之名」的書,我是有所圖的,我深切的想在書中知道,當照顧父母的擔子來到肩上時,我能做什麼?哪些事情是我的必經?哪些心情我該調適?我把這本書當工具書來閱讀,想從她真誠的分享中,得到解藥,分享一些書中的解藥給大家
(一)學會原諒自己
張曼娟老師的媽媽在某次診療時,突然連自己的名字都想不出來,醫生跟親朋好友們都輕聲地說:「怎麼會退化得這麼快?」、「怎麼會這樣」,她忍不住痛哭失聲:「一定是我沒有把她照顧好!」
長照是在打一場不會勝利的戰爭,她覺得孤獨、寒冷、絕望而愧疚,她決定停止譴責自己,把自己從愧疚感中解救出來,她要學會原諒自己以及接受媽媽的退化,才能讓日子繼續。
(二)帶父母去上課
曼娟老師在書裏面提到申請「長照2.0」之後,是黑暗中的曙光,職能治療師每周到家中上課,慢慢的張媽媽可以做許多運動,慢慢的從原本提起筆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倒能好好寫下自己的名字,後來她帶著媽媽去社區整合服務站上課,在為輕微失智者開設的音樂律動課中,媽媽從每天賴床不起來,變成期待去跟同學一起唱歌跳舞,看著長者在台上跳舞,曼娟老師把手都拍疼了,對於這樣的時光格外珍惜。
這本書除了可以了解「照顧者」的不容易以外,也很適合給有小孩的爸媽閱讀,書中曼娟老師回憶從小成績無法達到父母期待,自覺一無是處,一直到念了適合自己的專科學校,才讓靈魂得以飛揚,她像是龜兔賽跑中的那隻烏龜後來居上,神奇地開竅,找到自己的興趣,念了博班當上了大學教授。
我一直覺得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也沒什麼,我也是一個念書很會分心的人,有時候這樣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需要的就是同時做很多事情,以及父母的肯定與信任,人生很長,小孩走得慢一點,真的沒差。
另外,如果你曾經吃過幾次相親飯,這本書也很適合你閱讀,你可以看到優質的曼娟老師,居然在相親時,被親友殷殷告知,萬萬不能說自己是大學老師,要說是小學老師,各種荒唐又真實的情況,讓人反思社會對女性的壓抑。
閱讀張曼娟老師的書,你可以找到一種堅定又溫柔的力量,「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你。
【書籍資訊】
《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
出版日期:20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