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讓孩子從服務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價值;也要從別人的匱乏上,看到自己的富足。教他們付出和得到是一樣的重要,服務也和財富一樣重要,享受權益的人一定要肩負責任。

圖片來源:unsplash
找到意義,才能學會珍惜
清明節時,朋友念大學的女兒不想去掃墓,跟父母爭辯說:人死了,什麼都不知道了,掃墓只是活人的贖罪意識,藉此補償自己在父母生前沒有好好盡孝的罪惡感。這句話激怒了朋友的先生,賞了她一巴掌。
女兒跑進房間把門鎖了,父母無奈何,只好自己去。或許是母女連心,朋友心中不安,掃完墓,沒有跟族人聚餐,就急急趕回,一進門就發現女兒燒炭自殺,幸好救的早,沒有死。
朋友在電話中哭說:「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豐衣足食,除了念書,什麼事都不必做,卻還是動不動就要尋死,完全沒有想到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
我想起前幾天,報登三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去卡拉OK唱歌,唱完後,覺得心情還是不好,便相約去自殺。幸好旅館有人聞到煙味,報警破門,救了他們。
看到現在年輕人對生命態度的隨便,深覺教育部的生命教育緩不濟急,尤其訓委會叫學生簽不自殺切結書更是沒意義。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青少年喝酒、嗑藥的原因是:
⑴無聊
⑵生命沒有意義
⑶人生沒有目標。
或許我們可以從這些原因著手,減少悲劇。
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才會珍惜生命。若是壯志未酬,怎麼會去尋死?灤州起義的熊朝霖在就義前說:「須知世界文明價,俱是英雄血換來。」
現在的孩子認為他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他應該有的,朋友的女兒不曾體會過生命的艱辛,不知道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辛苦,便認為不必去祭祀。只是,我們要怎麼教孩子感恩、飲水思源呢?
曾野綾子說:「勞動是教孩子品德很好的方法,不流汗,不懂得吃苦,就不懂得珍惜。」要讓孩子感恩,他們必須感到一絲一縷來之不易才行。
我們小時候煮飯沒有煤氣,要燒煤球;夏天沒有冷氣,自己不唱歌就沒有音樂;每天要餵雞,做完家事才能去上學;去哪裡都是走路,全家一輛腳踏車,走不到的地方才可以用。
那時也無法每天洗澡,洗澡得燒大鍋的水,兩人抬進浴室,大家輪流洗,絕對不是現在水龍頭一開,熱水就源源出來那麼方便。但是很奇怪,每天傍晚,看著夕陽西下,心中都有過完了一天的成就感。
那時雖然不知道人生是為什麼,但是知道自己是有用的,生命就是為了生存,在求生存的過程中,我們流淚、流汗,反而找到了生命的目標和意義。
因此,現在要安排國中以上的孩子去做志工,讓他們從服務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價值;也要從別人的匱乏上,看到自己的富足。
教他們付出和得到是一樣的重要,服務也和財富一樣重要,享受權益的人一定要肩負責任,盡完義務後,才能享有自由,不可以坐享其成。
我跟朋友說,放手讓孩子出去外面磨練一下吧!人只有學會感恩,才懂得珍惜。
【書籍資訊】
《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出版日期: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