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走過一甲子,北醫大體系在醫療領域成長茁壯的腳印,全都收錄在《競合力點亮醫療:北醫醫療體系的變革之路》這本書裡,字裡行間有汗水,也有歡笑,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李祖德,臺北醫學大學董事
開創醫療大未來
一九六O年成立的臺北醫學大學,如今已走過一甲子歲月,並發展成一校六院雙校區的一流學府,六家醫院涵蓋大學附屬醫院、OT(公辦民營)、BOT(民間參與興建營運)、院中院、兩岸合作辦醫、ROT(委託重整經營)等面向,幾乎集醫院經營之大成。
拓展腹地版圖
北醫大體系能有今天的規模及成就,一九九七年標下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經營權是個重要轉捩點,從此跨出吳興街,開拓更寬廣的視野,進而接連取得部立雙和醫院經營權,跨海到海峽對岸管理經營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成立臺北癌症中心及臺北神經醫學中心等院中院,以及接手經營新國民醫院,在台灣醫療史寫下多元的醫院經營模式,也為醫界打開一條新路。
北醫大附設醫院創立於一九七六年,為北醫大第一所附設醫院,奠定北醫大體系臨床服務與教學研究雙向交流的基礎;一九九七年,台北市政府首開市醫委外經營先河,北醫大拿下萬芳醫院經營權,成為台北市第一家公辦民營市立醫院,僅兩年半時間即收支平衡,更在七年後的二OO四年,升格為醫學中心,是全台在最短時間內通過醫學中心評鑑的區域教學醫院。
萬芳醫院以追求品質自許的經營模式,獲得各界肯定,並讓北醫大體系於二OO三年取得雙和醫院經營權,二OO八年開幕,一年半後便損益兩平,且十四個月後即通過JCI國際醫院評鑑,寫下最快速通過該國際性醫院評鑑的全球紀錄。
雙和醫院是第一家採BOT經營的部立醫院,極具指標意義,在董事會及校方力支持下,歷任院長及所有醫護人員均全力投入工作,表現有目共睹,更通過準醫學中心評鑑,成為新北市最具規模也最受民眾信賴的醫院。
打造合作辦醫新模式
二O一五年,北醫大與大陸寧波市李惠利東部醫院合作,引進北醫大的醫療和經營管理團隊,負責營運在寧波東部新城的新院區,提供一千張病床,並導入具「台灣味」的醫院風格,像是電子病歷、醫院志工,開創「跨海公辦民營」的兩岸合作辦醫新模式。
臺北癌症中心是台灣第一個結合國內、外腫瘤研究與臨床治療專家的整合型癌症中心,首創多專科整合式門診與癌症全人、全方位領航療護服務,同時結合北醫大癌症轉譯研究專家與北醫附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三家附屬醫院腫瘤醫師團隊,提供病人從諮詢、診斷、治療、照護、追蹤到預防,各階段高品質的跨專科整合醫療服務。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擁有北醫大董事長張文昌、前校長許重義與邱文達、總顧問李良雄、院長杜永光等神經醫學權威打下的堅實基礎,加上超過百位神經醫療領域醫師的努力打拚,已逐漸成為全球神經醫學重鎮。
二O一九年接手經營逾八十年歷史的新國民醫院,則是北醫大體系跨入大桃園地區的另一個里程碑,透過「大專科、小綜合」的經營模式,提供在地鄉親最優質而貼心的醫療服務。
走過一甲子,北醫大體系在醫療領域成長茁壯的腳印,全都收錄在《競合力點亮醫療:北醫醫療體系的變革之路》這本書裡,字裡行間有汗水,也有歡笑,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書籍資訊】
《競合力點亮醫療》
出版日期: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