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瘟疫肆虐的此刻,札卡瑞亞在這部來得迫切又及時的著作中,預言了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本質。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張彤華,天下文化資深編輯
2019年底,瘟疫悄悄襲來。隔年一月,武漢封城的消息炸了開來,緊接著,這隻病毒以前所未見的迅疾蔓延至全球各地,形成一場世紀之疫。
被譽為全球百大公共知識份子的CNN主持人札卡瑞亞,向來在時事評論節目「札卡瑞亞GPS」中針砭各項議題,彙整與分析資料的功力令人讚嘆。2019冠狀病毒到處鬧騰的同時,札卡瑞亞已經著手研究這隻病毒將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札卡瑞亞要帶大家思考的,不是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對抗2019冠狀病毒,而是在經歷這波疫情之後,這個世界將往哪裡去。
自冷戰結束以來,世界已經發生了三次大震盪。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的金融崩潰,以及現正水深火熱的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每一次都是「不對稱威脅」(asymmetric threat),都是從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開始,並且與過去世界所經歷的任何事情都不一樣。
列寧曾說過:「有時可能幾十年都沒有大事發生,但有時也可能在短時間內一口氣發生幾十年才出現一次的巨變。」
這一次,正是讓歷史巨輪快速轉動的關鍵時刻之一。
瘟疫肆虐的此刻,札卡瑞亞在這部來得迫切又及時的著作中,預言了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本質。疫情對政治、社會、科技、經濟等領域所造成的影響,很可能數年後才會真正顯現,他的論述將幫助我們理解疫後的世界樣貌。
他給我們的10堂「課」,讀來既令人警醒,又帶給人希望。他針對自然環境與生物危機、過時的左右派政治分類、數位生活的興起等各個面向提出討論,也深入分析全球化的未來、日益加劇的貧富差距,以及疫情如何使得美中關係惡化。
札卡瑞亞促使我們思考,像人類這樣的社會動物,社群的概念已然融進我們的天性,面對2019冠狀病毒大流行這樣的災難,以及未來世界的各種問題,我們需要放下歧見、團結一致。合作是人類的天性之一,而未來想繼續存活,合作肯定比互鬥來得有用。
更重要的是,正如他在結論中告訴我們的──「天命依然未定」,未來切切實實的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這場惡毒的大瘟疫給了我們一個邁向新世界的機會,要不要把握機會,就看我們了。
《後疫情效應》說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是21世紀初難以忽視的,對世界的深刻省思。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