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從對抗不公義的少女到引領學生思考表達的「殺手級教師」,陳美華從不輕言放棄,而是堅持到底,如今成為文藻校長的她也宣示:「未來50年,將是新文藻時代」。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離開縱谷,來到都市,少女不知不覺開始衝撞現實。
和許多離家的孩子一樣,陳美華住在學校宿舍,一學期難得回家一次。有一天中午,宿舍供應炸醬麵,大餐桶都被盛光了,大家還是肚子餓。陳美華請廚師再煮麵條,廚師照辦。這時候修女出現了,質問廚師為什麼這麼做。
「修女!」陳美華理直氣壯:「大家吃不飽。再煮一些啊,反正還有炸醬。」修女氣到講不出話來。
陳美華常看著桌上的菜,比對膳食費,覺得這樣的伙食不值得所繳的費用。
她向修女反映,修女偶爾也會多給一道菜,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陳美華搖頭說:「伙食太不好,要改進,否則要開記者會了。」
最後,她跟著高中部學姊去校長室抗議,結果被修女罰掃宿舍廁所。
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陳美華最終被趕出宿舍。她無奈:「只要遇到不公不義的事,我一定會站出來。」
不少人因此勸陳美華,高中不要再念教會學校,偏偏她數學不佳,聯考只考二十多分,上不了好高中;加上爸爸建議她去學外語,能有一技之長又具備國際觀,最後,陳美華選擇文藻女子外國語文專科學校。
文藻,又是一間教會學校,陳美華也依然故我,到宿舍第一天就開始「講道理」。
但她發現文藻大不同,當她講道理的時候,有人願意聆聽,也沒人盯著她是否犯錯。陳美華意外發現,文藻修女在意的是她行為背後的動機:「自由表達是被允許的,有理講得清。」
陳美華備受激勵,彷彿在修女眼中,像自己這樣不聽話的孩子,也是不錯的孩子。她從此記住文藻的教育理念:尊重個人尊嚴,接受個別差異。因為這是在教育體制裡,她初次感受到的愛。
一年後,陳美華回到文藻教書。21歲的陳美華,在16、7歲的學生當中猶如大姊姊,以新奇活潑的方式,帶領他們探索人生。
文藻會計室主任盧美妃是陳美華的學生,她回憶,有一次,陳美華帶著他們到清幽的三合院賞析英詩,微風輕吹樹梢,綠葉婆娑生姿,那場景至今難忘。
有的課在下午第一堂,學生昏昏欲睡。不過,陳美華不會讓他們有機會睡著。
比如講20世紀具代表性的政治小說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著作《動物農莊》,這個寓言故事,以一個推翻人類掌控、動物接手管理的農莊,諷諭俄國史達林政權。重要的動物角色,如雪球、斯奎拉、拳擊手,在故事中演繹不同思想與作為。
陳美華不唸文章,直接點名提問:你認為雪球的做法符合人性或是獨裁?
李同學回答不出來,先保留,換王同學。王同學表達了想法,那麼蔡同學接受他的意見嗎?蔡同學不認同,鄭同學覺得有沒有道理?一輪結束,下一輪換題目,回頭再問李同學,直到每個人都有答案為止。
課堂上沒有標準答案,陳美華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預先準備、勇敢表達。當少年人的意氣被激起,哪怕英文再不流利,仍然你一言我一語,辯得鬧哄哄。連窗外催人入眠的蟬,彷彿也聽到忘記鳴唱。
陳美華上課認真嚴厲,在她的課堂裡,學生無法耍廢,每個人都要發言,如果邏輯有誤,必須重講一次,直到陳述清楚為止。
一位被陳美華教過的學生說,老師經常叫他們起來回答問題,答得不好,會直接糾正。這位前學生心有餘悸:「我們都把頭放得低低的,不敢跟陳老師的眼神對上。」
「在文藻,有三個殺手級老師,我排名第一,」陳美華不諱言當年學生給她的封號。嚴格要求其實來自深切的期待,她鮮少語重心長:「我希望學生把握機會學習,進而發揮所有潛能,活出生命的價值。」
陳美華32歲開始擔任管理職,從系主任、教務長到副校長,不斷拉高格局。2019年,在眾人鼓勵下,她參與遴選,成為文藻校長。
「未來50年,將是新文藻時代,」陳美華在就職典禮中,以謙虛的態度宣示了這個神聖的目標。台灣高教環境挑戰重重、文藻有先天的地理劣勢,但她和團隊將重整價值、擦亮品牌,創造新連結。因為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文藻最好的時代。
尤其世界各國紛紛透過語文教育,推動文化、經濟交流,德國設立歌德學院、歐盟提出伊拉斯莫斯(Erasmus)計畫,文藻做為台灣唯一國際性外語大學,不是正能展現實力嗎?
創辦文藻的聖吳甦樂修會擁有4、500年國際教育經驗,深知語言能力不只是話語本身,更需要人文底蘊,才能創造溝通的影響力。因此,在文藻的課程中,除了外語的聽說讀寫訓練,還有該語系的藝術史、文明與文化、文學,以及共通的心理學、經貿議題等跨族群、跨文化、跨領域的學養;同時,母語中文也得念文學史、論語、哲學史,再選修台灣社會與文化。
陳美華總結:「文藻培養的不只是做事的能力,而是人格涵養所展現的整體競爭力。」在獨到的人文培育外,文藻還有華語營運中心、華語中心、應用華語文系所、華語線上團隊、測驗團隊等專責單位,全面提供以外語教中文的訓練。
無遠弗屆的網路,讓這股豐沛能量突破地界,文藻躍為全球的中文學習中心之一。
校長室的白板上,寫滿「近期重點項目」,國際學院、智慧校園、AI……,每一項都是大工程。陳美華伸手一指:「這些是校長工作計畫,推動了就換上新的,已經換過七、八次了。」
因為鍥而不捨,當年的山寨小公主一步步改變環境,為自己和周遭的人,掌握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