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德國駐紐約總領事吉爾(David Gill)跟她一樣是東德人,曾解釋說:「如果你跟她一樣,是在圍牆的另一邊長大成人的─就會以為那堵牆永遠都在那裡─有生之年,你都不會忘記。其他人可能會忘記她的出身,但安格拉.梅克爾絕對不會。」
圖片來源:SplashNews
她不完全是像我們想的那樣。在世人的眼光裡,她投射出來的形象是拘謹、認真的。年輕時,被困在鐵幕後的她,曾說她的夢想是「看看洛磯山脈、開著車到處跑,聽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的歌」。曾擔任美國駐德國大使、現任紐澤西州的墨菲(Philip Murphy)曾說:「其實,她是冷面笑匠。」儘管她已在世界舞臺上活躍了數十年,她依然沒有失去做正常人的天賦。
德國駐紐約總領事吉爾(David Gill)跟她一樣是東德人,曾解釋說:「如果你跟她一樣,是在圍牆的另一邊長大成人的─就會以為那堵牆永遠都在那裡─有生之年,你都不會忘記。其他人可能會忘記她的出身,但安格拉.梅克爾絕對不會。」
梅克爾有三大特質:幾乎過目不忘的本事、拆解問題的科學能力以及對工作的狂熱。此外,她不需要太多睡眠(一天最多睡5個小時)且擁有鐵鋼般的體格。
兒時,由於她很晚才會走路,常摔倒和骨折。然而,60多歲的她,憑藉純粹的意志力,去山林健行,一次可走6小時。這些長處─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後天培養的─讓她流露一種無可動搖的自信。這種自信常讓其他國家元首不安,也拉長了她的政治生命。
梅克爾為何能有這樣的成就?她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答案就在她的出身。能在警察國家活下來,不被極權暴力摧毀,其實已是一大成就。這也可解釋梅克爾個人和政治上的韌力。
那樣的前半生使她成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反面。梅克爾不相信歷史的弧線會向正義傾斜。反之,她是一個深知人性脆弱、以行動為導向的樂觀主義者。
在她擔任總理的最後幾年,她不斷提到那些因為沒能護衛自由和安全最後滅絕的文明。她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及印加帝國的衰亡,最近則提到1555年奧格斯堡合約(Peace of Augsburg)。在歐洲16、17世紀的血腥宗教戰爭中,這個合約帶來短暫的和平,但也為日後的戰爭埋下導火線。在這段和平時期過後,不知戰爭苦難是為何物的新一代陷入毀滅性的衝突,各日耳曼邦國有1/3的人口因而死亡。
二戰結束至今,已超過75年,但直到今天,仍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德國:一個建造出奧斯威辛集中營、使用毒氣室、進行高效、系統化種族屠殺的國家,有可能「正常」嗎?
梅克爾可能會給我們肯定的答案─但是有一個條件,也就是德國必須繼續扛起責任。德國既已寫下歷史上最黑暗的篇章,就必須贖罪。在她的領導之下,她會確保德國負責。身為牧師的女兒,她相信救贖是每天都得做的功課。
本書要描述的是梅克爾這個人,而不是呈現一幅政治人物的肖像。我的出發點是想回答這個問題:一個牧師的女兒、一個局外人,如何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人?在寫作本書時,我參考了梅克爾自1990年至2005年接受的採訪,也就是從她在35歲那年初次踏入政壇,直到2005年當選德國第一位女總理。
採訪的問題很多都很深入,她也坦率回答。此外,我也採訪了她的導師、友人和同事,前後進行了約數十次─這些訪問稿很多都還未以英文發表過。他們的敘述為本書提供了血與肉。她的親信有幾個人願意跟我交談,條件是不直接引用他們的姓名。我自己和梅克爾的接觸可回溯到2001年,雖然不是正式採訪,但也使我對她更熟悉,也加深我對她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