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為了舒緩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各國政府在2020 年紛紛採取極度寬鬆性貨幣政策,大幅降低利率,,使得公民營機構很容易發債取得資金,造成許多該倒閉的企業苟延殘喘,變成了殭屍企業。
圖片來源:Unsplash
2021 年年中,美國的經濟表現已經很好,失業率已從病毒嚴重肆虐期間的14.8% 降至5%。美國中央銀行(聯準會)預期2021 年經濟成長率可達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估全球2021 年的經濟成長率將是6%,而最先進國家亦將高達5.1%。
疫情造成2020 年的經濟大幅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World Bank,簡稱WB)、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等,都預測2021 年的經濟成長勢必高於2020 年。
下列原因將造成2021 年及2022 年經濟高速成長,2023年成長速度則將回歸到2020 年疫情發生前的低成長趨勢。
疫情剛開始時,電視與網路上充斥著感染者與死神掙扎、屍袋不足的驚心畫面。歐美與中國一樣,把抗疫比喻為戰爭。起初美國媒體預測全美死亡人數會超過越戰,甚至二次世界大戰。媒體的報導天天都是感染與死亡人數創新高、醫療資源不足,且經濟會因「保持社交距離」而停止運作、受到重創。
為了舒緩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各國政府在2020 年紛紛採取極度寬鬆性貨幣政策,大幅降低利率,並幾乎無限制購買公、私部門債務。例如美國中央銀行的M2 貨幣供給史無前例地於一年左右增加了26%。圖1(請見本書第3 頁)顯示主要已開發國家的十年期公債利率走勢圖,美國在2018 年年底時曾高達3%,2020 年7 月降至0.533%,而聯邦拆款利率迄今徘徊在0% 左右。這些錢加上低利率,使得公民營機構很容易發債取得資金,造成許多該倒閉的企業苟延殘喘,變成了殭屍企業(Zombie Enterprise)。
川普總統任內各種紓困方案的總金額接近5 兆美元,占全國生產額的20% 以上。拜登總統上任以後,國會在2021 年3月又通過1.9 兆美元的疫情紓困法案,當中包含只要個人年度所得低於8 萬美元,或是夫妻合計所得低於16 萬美元,就可以領取1,400 美元的補助支票,合計約有4,000 億美元支出;依白宮的估計,約有1.6 億家戶能獲得補助。
這些前所未有的寬鬆貨幣政策及財政紓困措施,減輕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此外,疫情期間,愈富有的國家紓困力道愈大,而最貧窮的國家只能杯水車薪地支出,擴大了國家間的貧富差距。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不預期的衝擊發生時,經濟活動會受到短暫的抑制,但衝擊結束就會恢復,稱之為「Pent-Up Demand」(被壓抑的需求)。暫時被抑制的消費,在衝擊結束後會因為本來的習慣而回到原有模式。
疫情期間採取的保持社交距離及封城等措施抑制了消費,加上紓困補助金的挹注,使得美國的儲蓄率在短期內衝高至20% 的稀有情形。由於疫情前的儲蓄率只有4%(低儲蓄率才是美國常態),隨著疫情逐漸受到控制,被壓抑的需求釋放出來後,這些儲蓄將有助於活絡經濟。
變種病毒持續出現,許多國家疫苗施打率卻仍然很低,為了避免經濟二度衰退,各國將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直到擔心經濟過熱為止。
以美國為例,即便有許多經濟學家呼籲,疫情期間投入的龐大資金將引發通貨膨脹,而且美國8 月份的年通貨膨脹率已達4.3%,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以下簡稱聯準會)仍在2021 年9 月公布的最新「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聲明中明確表示,將於年底前才逐步降低每月購買的公債數目(大約1,200 億美元),以支持美國經濟,實現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的政策目標。
為了達到充分就業,除了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聯邦資金利率的目標區間也將維持在0 至0.25% 不變。聯準會相信現在的通貨膨脹率升高為暫時性的,只要長期而言通貨膨脹率平均為2% 左右,即使有一段短時間通貨膨脹率超過2%,也會予以容忍,以便全力支持個人及企業、維持金融市場的穏定、達到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