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張曼娟《自成一派》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在親力親為照顧中,仍如是珍惜、欣賞父母(尤其是母親)比較正常時珍貴的質地。不管在公園、在浴室、在笑語間,她不只看過地獄,也看到天 堂;不只看到無情現寰,也剝開生命如洋蔥的核心。
文/陳樂融,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
本篇文章轉載自:陳樂融自選輯
「不用排通告喔,是私心分享」收到文壇天后張曼娟說要送我新書的訊息。
結果,還真因為某些原因,不一定會在廣播節目中訪問。但我想,我還有自選輯啊, 儘管這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固地,但我的真心很大很大。
這夜和她談另一件事結束後,拿起她的中年三部曲最終章《自成一派》,一個鐘頭後就從頭到尾看完。
曼娟不但繼續跟讀者報告她當長期照顧者的進度,讓我們知道張伯伯、張媽媽時好時壊、甚至間歇進入很不錯的稳定期的真實過程,也讓我們看到更多她自己的處境與應對。
而這些處境與應對,勾回了更多作者成長期的美好與創痛——一切自成一派的背後, 都有豊碩的其來有自。
也讓我們知道,有時在社群網站留言區吵成一片的正反意見,其寳都脆弱、單調,被許多視角或文化綑綁:
■我們沒辦法做自己,因為我們在社會中?
■把父母送去機構安養,就是不那麼孝順?
■我們要照顧好自己,就能避免成為別人負擔?
■照顧者總習慣內疚,但不承擔照顧者卻說三道四?
■....
我們總在尋找簡單的答案,卻又對名人(或略有地位、權威者)給出的答案疑慮或反 抗。人總尋找一條立即的坦途,難耐在荊棘叢裡控制呼吸。
這把年紀,張曼娟更直接道出很多青春的壓抑、過往的冤屈,乃至呈現她如何在許多 不懷好意的眾目睽睽下,活出最終的寬大、優雅與堅韌。
佩服她摔斷腿後竟搬出家,只為怕增加父母及外傭壓力;佩服她為小學堂工作夥伴煮午餐,用真心與義氣收穫更多生活伴侶;佩服她學院內外作育人子數十年,現在可享受桃李大美的傾聽與回應。
但更令人動容的是,她在親力親為照顧中,仍如是珍惜、欣賞父母(尤其是母親)比較正常時珍貴的質地。不管在公園、在浴室、在笑語間,她不只看過地獄,也看到天 堂;不只看到無情現寰,也剝開生命如洋蔥的核心。
速讀完,花二十分鐘速寫這篇感想,給我的朋友曼娟,我們加油。
本篇文章轉載自:陳樂融自選輯
➢【書籍資訊】《自成一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