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貝利被 TED 譽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他用「每週工作90小時實驗」來證實,比起增加工作時間,管理專注力、精力更重要。相信在他「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計畫的啟發下,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策略。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吳芳碩,天下文化副主編
提升生產力的策略往往很吸引人,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能做到更多的事、人生變得更積極正面。然而,坊間這麼多工作術的書籍,為什麼這麼多人推薦這本《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簡單的說,這本書是作者克里斯.貝利親身實驗一年的成果,不僅筆調質樸幽默,而且精準解決讀者求助此類書籍時最常遇見的痛點,也就是生產力建議往往知易行難;貝利將自己親身實行時遇到的困難記錄下來,使這些驗證有效的技巧更具參考性。
貝利被 TED 譽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他本著對生產力的濃厚興趣,鑽研此道超過十年,所知技巧不下千項,最特別的是在他大學畢業時,婉拒兩份薪資優渥的全職工作,花一整年時間專心投入生產力實驗。在他精挑細選嘗試的生產力妙方中,最後證實有效的幾乎只有半數,而《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收錄的25項有效策略,正是貝利的實驗精華,同時可謂集生產力策略之大成。
這本書分八大部分,循序漸進點出人們訂立生產力目標時的盲點。比如應該優先做最有影響力的事,用「三重點法則」安排每一週與每一天,以及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作息模式、善用生理黃金時段等等。
但知道這些技巧,只是開始而已,許多時候人就是容易拖延、浪費時間,又該怎麼辦呢?
貝利認為現代人已經告別時間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也因此現代人的工作成就,不再能用工廠勞動力的思維去評估。他用「每週工作90小時實驗」來證實,比起增加工作時間,管理專注力、精力更重要。
再進一步,當人們真正具備高生產力,應該是能達成許多高影響力成就,但我們的大腦會對忙東忙西產生高生產力的錯覺,這便是一種假象。因此需要一些技巧來分辨真正重要的任務,貝利最推薦以靜心禪定、正念、冥想為大腦大掃除,適時對低影響力任務說「不」。
更有意思、也更重要的是,本書探討生產力,不只針對「工作」,更全方位關照「生活」。甚至包括探討飲食、運動與休息對生產力的影響,幫助我們拉高視野、審視生活各個面向。這正是親身實驗長達一年,才能留下適合長期落實的有效建議。
相信在貝利「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計畫的啟發下,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策略。
→【書籍資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延伸閱讀】告別拖延與疲憊!先掌握工作生產力三要素:時間、專注力、精力
The Productivity Project: Accomplishing More by Managing Your Time, Attention, and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