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你無心的一句話,恐帶給孩子創傷!有學齡孩子的家長必定會遇到「考試」,但考差了,該怎麼反應才適當?陳志恆新書《陪伴孩子高效學習》提醒家長得字斟句酌,這樣說話才能養出愈挫愈勇的孩子!
圖片來源:Photo by Chinh Le Duc on Unsplash
許多家長相當重視孩子的考試表現,在孩子考完試後,就急著了解考情,並流露出許多擔心與焦慮。一個不小心,說出了以下三種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無力與沮喪的話語:
類似的話語包括:「考得怎麼樣?」「題目難不難?」「對考試有沒有把握?」
你可能會疑惑,難道不能問孩子的考試狀況嗎?
不是不能問,而是不要立刻問、馬上問、急著問。孩子剛考完試,想的是放鬆心情,暫時把考試壓力拋諸腦後,大人卻不肯放過他,很容易讓孩子感到煩躁。不妨觀察一下孩子的情緒狀態,過一段時間,找個良辰吉時,再用邀請的語氣,與孩子談談這次考試的情形。當然,孩子若主動提起,那就順水推舟與孩子聊聊,會是最理想的狀況。
類似的話語包括:「想也知道你搞砸了!」「考前不認真點,現在來不及了!」「都跟你說過了,要細心一點!」
為什麼你會這麼說呢?很可能,你很不滿意孩子的學習態度,也不看好孩子的考試表現,於是你會在孩子剛走出考場時,說出如此令人洩氣的話。
如果孩子覺得自己考得不錯,聽到父母這麼說,會感到自己不被信任;如果孩子考得不理想,聽到這些話語,便會更挫敗沮喪。
這些指責數落的話語,完全無助於孩子下一次更加積極的準備考試,而是會讓他只想著放棄算了。
類似的話語包括:「我真擔心你上不了好學校!」「我實在對你很沒信心!」「我已經對你不抱希望了!」
大人藏不住內心的焦慮,於是對孩子說出如此流露失望的話語。
當孩子聽到之後,也會感到很失落。也許,孩子已經對自己的考試狀況很不滿意了,又聽到父母這麼說,乾脆不抱期望了。因為,「連父母都不願意相信我,我為什麼還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得好呢?」
你會問,在孩子考完試之後,可以對孩子說些什麼呢?
你可以向孩子表達一些帶有鼓勵與促進親子連結的話語,包括:
「總算考完了,這段時間辛苦了!」
「恭喜你完成這艱難的任務!」
「不管考得怎樣,我們永遠愛你!」
考試是一時的,親子間的情感連結則是一輩子的。未來,孩子還得面對更多的人生試煉,你的鼓勵、肯定或安慰,能讓孩子保有內在力量,帶著愛與祝福,繼續往前走。
當孩子遇到挫敗時,如何安慰孩子是門很大的學問。我常在演講中告訴家長,父母對孩子最能發揮影響力的時刻,就是在孩子遭遇挫敗的時候。如果回應得好,能帶給孩子力量,幫助孩子愈挫愈勇;如果回應錯誤,則會拿走孩子身上的力量,讓孩子感到更加沮喪無力,甚至內心再次受傷。
能愈挫愈勇的孩子,就是具有心理韌性的人,在遭遇未來人生或職場上的挑戰,也會更願意去面對並設法克服。
同樣的觀念,也可以放到孩子的課業學習上。成績再優異的孩子,也會有考試失利的時刻,而孩子是否有動力再次嘗試,父母的態度是關鍵。當你發現孩子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顯露沮喪或自責,你很希望能夠安慰他時,請先問問自己:「我接下來說出的話語,會為孩子帶來力量,還是拿走孩子身上的力量呢?」
試想一個情境,你的孩子為了這次的月考卯足全力、用心準備,期待自己的成績能進步。無奈,考試成績不如預期,有好幾科的分數不升反降。孩子的內心感到既挫折又難過。
你看到他那落寞的神情,也感到很心疼。你想去安慰他,開口便說:
「孩子,別難過啦!」
「好啦!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啦!」
「開心一點啦!下次再努力就行啦!」
我們很習慣這樣安慰孩子,要孩子不要難過、不要灰心、不要生氣;然而,這麼說孩子就會比較開心嗎?孩子就因此不難過了嗎?
並沒有!甚至,孩子還因為一直無法從沮喪中振作起來,而對自己生氣。也有一種可能是,孩子會告訴自己:「我不可以難過」「我不可以對自己失望」,認為這些負面的情緒感受都是不對的、不好的、不應該的,而設法把它們壓抑下來。
然而,難過、沮喪、失望、自責等負面情緒,不會因為壓抑而消失不見,反而會繼續在內心深處累積,久了就可能形成創傷。
比較好的回應方式,是接納孩子的現狀,允許孩子有情緒。你可以用同理的語言,說出孩子的身心狀態,同時引導孩子多說一點:
「我看到這次你很努力,考試成績卻不理想,一定感到很難過吧!」
「除了感到難過,還有什麼感覺呢?」
「會不會感到自責、懊惱,或者,對自己失望呢?」
這麼說,會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被接納。除此之外,也可以藉此進一步肯定孩子的用心與付出:「你會這麼難過,是因為你很重視自己的課業表現,畢竟,你花了很多心思去準備。」
先接住孩子的情緒,才有機會引導孩子多說一點,也才有機會進一步與孩子討論,這次考試是怎麼失利的,以及,下一次可以怎麼準備會更好。
➢【書籍資訊】《陪伴孩子高效學習》
➢【延伸閱讀】陪伴孩子高效學習》如何拿到好成績?揭開學霸學習策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