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他好像一個小丑,周圍的人聽到他講「醉臥沙場君莫笑」,估計也會哄堂大笑吧。但是諧謔的下面是什麼,笑的背後是什麼,等到聽到「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時候,空氣大概會安靜那麼幾秒鐘吧。
圖片來源:Flickr
我非常喜歡王翰的《涼州詞》,這首詩裡情感的層次是很豐富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這是講出征前的一次宴飲,詩人不說喝酒的場面如何如何,他把鏡頭聚焦在一杯酒上。酒,是葡萄美酒,杯,是夜光杯。一個局部,但是我們可以想像整個宴會的盛況。而酒這個意象和夜光杯搭配在一起,有一種璀璨但是又朦朧迷幻的感覺。我們能感受到此刻的氣氛應該是奢華的、快樂的,但是又有一種不真實感。觥籌交錯,同時也是光影迷離。這些感覺都在這七個字裡。
「欲飲琵琶馬上催」,催,是催酒的意思。宴會上有琵琶伴奏,催酒助興。剛剛舉起杯子,催酒的琵琶聲就響了起來,那就更要一飲而盡了。不光要一飲而盡,因為興致好,可能接下來連著喝了好幾杯,所以才會有下面這一句。
「醉臥沙場君莫笑」,他說見笑了啊,一口氣喝了這麼多,恐怕一會兒要醉倒在沙場上了。一會兒在戰場上醉倒,你們可千萬不要笑話我呀。他說醉倒就醉倒吧,無所謂啦,你們要笑就笑吧。你們想想,「古來征戰幾人回」,有多少人也是和我一樣,倒在戰場上了,你們看見有幾個人回來過呢?
這首詩好,好在詩人有意模仿了一個人的醉態,模仿了一個人痛飲之後和周圍的人開玩笑的口吻。施補華說這首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峴傭說詩》)。這是很有見識的評價。一個喝得大醉的人搖搖晃晃地說了這麼一句醉話。聽起來甚至有些好笑。因為這和出征的那種緊張的氣氛不協調。他好像一個小丑,周圍的人聽到他講「醉臥沙場君莫笑」,估計也會哄堂大笑吧。
但是諧謔的下面是什麼,笑的背後是什麼,等到聽到「古來征戰幾人回」的時候,空氣大概會安靜那麼幾秒鐘吧。熱鬧的氣氛一下子凝固了,空氣冷下來。其實沒有人在這場宴會上真的喝醉吧。大家都知道自己一會兒要面對的是什麼,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悲傷其實是掩藏在一句笑話下面的。不是真的「醉臥」,只怕是有去無回。戰爭的真相就是這樣,不是嗎?沈德潛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重訂唐詩別裁集》)「故作」說得好。有些話,其實都是裝出來的。我想詩裡面的主人公其實是想醉倒的,醉倒了就什麼都不用想了,就可以忘掉眼前的一切了。黃叔燦說:「淒然心事,正欲借醉臥而忘,而又不得,悲哉!」(《唐詩箋注》)想醉卻醉不了,想忘也忘不掉,一句笑話的下面是一句戰爭的真相,快樂的底色是悲涼。
我不知道唐代的葡萄酒是什麼顏色。如果也是深紅色,那麼一個喝得酩酊大醉倒臥在地上的將士,是不是和在疆場上戰死的將士在直觀上看起來沒什麼不一樣?在這首詩裡,人生的極樂和人生的大悲涼隔得很近。醉倒的造型和死亡的造型也非常相似。
他心裡是很清楚的,上了戰場要面對什麼。但是能怎麼樣呢?生命中很多事情是不受自己左右的。他能把握住的是什麼?他能做的是什麼?大概只剩下喝酒這件事了。所以就再多喝幾口吧。即便醉不了、忘不掉,至少酒是好的,可能這輩子再也喝不到這麼好的酒了。俞陛雲說:「此於百死中,姑縱片時之樂,語尤沉痛。」(《詩境淺說》)生命是短暫的、脆弱的、易逝的,尤其是在這樣的生死關頭。那就不如再多享受一點快樂吧。
所以其實我們讀下來,這首詩裡的情緒非常複雜。有想要喝酒忘憂的渴望,有忘不掉的悲涼,有及時行樂的無奈,有裝出來的豪邁和戲謔…
這些情緒混雜在一起,我們真假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