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唐詩裡情感濃度最高的體裁是什麼呢?我想是絕句。絕句雖然短小,但是裡面的情感往往能在瞬間發生變化。
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來看一首和《題都城南莊》類似的詩,獨孤及的《和贈遠》:
憶得去年春風至,中庭桃李映瑣窗。
美人挾瑟對芳樹,玉顏亭亭與花雙。
今年新花如舊時,去年美人不在茲。
借問離居恨深淺,只應獨有庭花知。
去年美人在這裡,今年美人不在了,花還是這樣盛放。他寫的和《題都城南莊》是一回事,但是用了雙倍的字數,顯得很囉唆。同樣的情感在這首律詩裡被稀釋了。
唐詩裡情感濃度最高的體裁是什麼呢?我想是絕句。絕句雖然短小,但是裡面的情感往往能在瞬間發生變化。
絕句一般在第三句的時候發生轉折。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說:「……至如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於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也有一些絕句是在第四句的時候轉折。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詩人把我們的情緒帶進回憶裡,一個非常美好的畫面。但是第三句開始轉折,讓我們從對美好的期待當中脫離出來。詩人的期待,是桃花現在還在這裡,這個女孩子現在也還在這裡,而他們將會有一段美滿的婚姻,就像孟棨的故事裡講的那樣。但是詩人的情緒在這裡發生了變化,他說「人面只今何處去」,這就形成了落差。
我們坐過山車的時候會有失重的感覺,它在一瞬間把我們升高,又在一瞬間讓我們落下去。而詩歌也是這樣。一首好詩,它裡面會有情感的落差,它會讓讀者產生失重的感覺。絕句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裡形成這樣的落差,造成讀者情感上的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