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而你、我正一同在風景中過日子。
忍野八海的故事,從「名水豆腐」開始(富士山溶化的雪水稱為富士名水,傳說喝了會健康長壽)。雖然,忍野八海的美食名物非常多樣,但我卻獨獨鍾情於「名水豆腐」。「名水豆腐」味美、簡單、方便、便宜,單是這些元素就足夠把它放在一線主角的位置。
提起日本豆腐,旅人第一個想到的多數是京都湯豆腐,湯豆腐出現在京都,總要跟藝妓進出的茶屋或黑瓦屋格子窗日式房舍相襯,彷彿唯有那樣,湯豆腐才值得眾裡尋他千百度。許多年來,我也是如此在京都年坂路上,挨家挨戶找尋湯豆腐。尋見了,吃下肚,那清如白開水的昆布湯底,讓許多人大失所望直呼「一見不如百聞」。後來,才慢慢領悟出箇中滋味,京都湯豆腐是用來閱讀的,食用時要用老店的文字來提味。記得在京都嵐山享用「竹村」湯豆腐時,隔壁桌日本老夫妻剛入座,第一句話就是「這家湯豆腐已經傳到第十代了」,跟著這句話,湯豆腐的老時光走近了。
忍野八海的名水豆腐解放了京都湯豆腐的精緻典雅,也捨棄了佐賀鄉村木板豆腐的傳統完整,它其實只是一盒台灣超市盒裝的「中華豆腐」或「大漢豆腐」。吃忍野八海名水豆腐像吃布丁一樣簡單,打開塑膠盒就可以品嚐。
在商店街買名水豆腐,大型不鏽鋼水槽躺滿盒裝豆腐,水槽上端由竹筒牽引湧水(富士山湧出的泉水)不停注入豆腐槽,極冰的湧水剛好為豆腐冰鎮保鮮。身為忍野八海名物的名水豆腐不提供試吃,無人看守,也沒有人會向你介紹或推銷,拿起兩盒三百円的名水豆腐,直接走去店家結帳。
結帳後,從池本莊水車出發,前往我的祕密景點。面向富士山右轉,一路沿著「新名庄溪」慢慢往前走,溪畔前段的步道沒有櫻花,很多人走到這裡就轉身回池本庄,只能說這個私房景點有點像〈桃花源記〉,必須一直往前走才能看到夾岸櫻花林,私房景點的正確位置是介於「大門橋」和「御宮橋」之間。
在大門橋櫻花林席地而坐,準備享用名水豆腐。從背包中拿出免洗餐具和瑞士刀,用刀撕開塑膠膜,豆腐完好如初,和友人一起觀看豆腐瑩白悅目的色澤,拿著豆腐的白色對照富士白雪山峰,白色在櫻花林下乾淨而清醒。此刻坐在櫻花樹下,聞著豆腐獨特的香氣,好像找到使自己清醒的淨土。在網路科技使人焦慮不堪的年代,在快節奏生活裡迷亂方向,而安坐於此,沒有講究的大戶宅院和陶瓷餐具,在大口吸飽山中淡泊空氣後,想想,在不使用網路、不逛臉書以前,其實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專注,把自己完全交託給一座山。
這是在台北傳統市場學到的偏方。大清早走進傳統市場,看見賣菜婆婆正在擺放木棉板豆腐,豆腐還是熱的,我問婆婆「豆腐很容易變壞,熱豆腐要怎麼處理」。婆婆說,「放進冷水裡泡著就可以了,熱豆腐買回去馬上吃,新鮮豆腐不加醬油也很好吃。」第一次使用新鮮豆腐不加醬油這個偏方,竟然是在富士山忍野八海櫻花樹下。
十多年前,我曾經在大阪碰到兩位嫁到日本二十多年的大陸婦人,舉止樣貌已完全是日本婦人,她們給了我最美的櫻花私房景點。從此,和語言相通的人分享口袋景點,不局限自給自足的框架,使旅行成為有需要「身旁永遠有個導遊」,養成這個習慣之後,我的旅途不再出現「彩排」的橋段。
旅行最迷人的是,旅人行走「在地生活」時,可以走進風景裡。
你的生活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而你、我正一同在風景中過日子。
摘自《富士山小旅行》
數位編輯整理:盧宜穗,邱千瑜
Photo:王鶴、會津善和